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诋毁/砥砺 灼伤/软着陆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毁/    伤/软 弃陋俗/而不用

B.骨/    持/得起 趄不前/铢必较

C.夜    印/不是 羽扇巾/冕堂皇

D.绸/纰    /毛 开仓灾/饮止渴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摒弃陋俗——(bìng,排除)/摈而不用——( bìn,抛弃),这两个词语主要是前后鼻音的区别;“诋毁”和“砥砺”都读dǐ,“诋毁”意思是毁谤,污蔑,“砥砺”意思是磨练;“灼伤”和“软着陆”都读zhuó,“软着陆”比喻采取稳妥的措施使某些重大问题和缓地得到解决。B项露骨——(lù,用意十分显露,语不含蓄;lòu,口语,显出;冒出)/镂刻(lòu,雕刻);“矜持”和“禁得起”都读jīn,“矜持”意思是局促,拘束,“禁得起”受得住,耐久,读jìn意思是“不许,制止”;“趑趄不前”和“锱铢必较”都读zī,“趑趄不前”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D项绸缪——(móu,紧密缠缚)/纰缪——(miù错误);胚胎——(pēi初期发育的生物体)/毛坯房——(pī毛坯是还没加工的原料);“开仓赈灾”和“饮鸩止渴”都读zhèn,“饮鸩止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C项“夜阑”和“谰言”都读lán,“夜阑”意思是夜将尽,“谰言”指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烙印”和“落不是”都读lào,“烙印”多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落不是”指被认为有过失而受责难;“羽扇纶巾”和“冠冕堂皇”都读guān,“羽扇纶巾”形容态度从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这道题目是考查字音。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联想,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作文。

2015年圣诞节来临时,中国内地许多地方的人士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庆祝圣诞”,给孩子买圣诞礼物,到饭店聚餐,去教堂参加活动……同样是圣诞节的这一天,长沙某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走上长沙太平街圣诞活动现场,呼吁广大市民“中国人不过外国节”,过中国传统节日。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18分

        台湾张晓风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 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1.作者开头说“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这句话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2.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2)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3.从全文来看,简要概括作者所写的父亲性格特点。(4分)

4.作者以“不识”为题,如果把题目改给“回忆父亲”好不好?试加以比较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拟一个恰切的广告语,以此来温馨地提醒广大踏出国门的游客。要求是字数相同、句式一致的两句话,总字数不超过20字不计标点  4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到海外旅游,但是有的中国游客在西餐厅用餐没有遵守西餐的礼仪,大声喧哗,把中国敬酒的习俗搬出国门;有的游客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着装习惯;有的中国游客在不打折的商店里高声讲价,在不准拍摄的地方随意拍摄;有的游客随地吐痰,在禁烟区内吸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插队,不依规定给残疾人士让座……

 

查看答案

仿照前面的语句,补写两句话,使得前后句式一致、文意连贯。4分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缓慢,而是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漫画,请先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揭示漫画的寓意。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