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瓦 王剑冰 (1)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王剑冰

(1)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2)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3)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4)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5)屋子一直在漏。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我说娘你要小心。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6)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7)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8)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9)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10)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

(11)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捡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12)邻家在瓦上焙鸡胗,瓦的温度在上升,鸡胗的香味浮上来,钻进我的嗅觉,我的胃里发出阵阵声响,鸡胗越发黄了起来,而瓦却没有改变颜色。瓦的忍耐力很强。

(13)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

(14)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这是一个废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

(15)一片瓦在湖上飞。水上起了波澜,波澜变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

(16)一条狗衔着一片瓦跑过来。不知道狗对这片瓦有什么情愫,难道它认得这瓦或这瓦的主人?

(17)我不知道瓦的发音是如何出现的。瓦——,我感到那般亲切。好久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或以后愈加听不到这种亲切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误项得0分)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引出我对“瓦”的怀想。“长满”形象地写出“怀想”的丰富,“摇曳”写出了“怀想”的不时浮现。

B.第(4)段说“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既形象地写出屋顶上“瓦”的形态,也为下文叙写瓦在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作用张本。

C.第(5)段描写“娘”在雨中修复屋顶这一细节,意在抒发“我”对“娘”的感激之情,表达“我”对“娘”的深切怀念。

D.第(7)段说“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突出了瓦坚定不移的品性;“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写出了瓦的灵性。

E.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了瓦的朴实无华与充满力量,启迪人们应该像瓦一样脚踏实地,充实自我,有所贡献。

2.“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在作者笔下,瓦有哪些品性?请结合文本分条概述。(4分)

4.请根据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涵义。(8分)

 

1.CE 2.①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②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4分) 3.①庇护生灵——为人类遮蔽风雨;②坚定不移——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③坚硬坚强——历经岁月的冲洗而坚持千年;④忍耐力强——耐高温,不变其色;⑤无私奉献——用舍行藏,无怨无悔。(每条一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4分) 4.①(客观方面)对于土与火的结晶,先人早就有了认知;在漫长的岁月中,瓦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②(主观方面)人们在生活中对瓦有着复杂的感情:既赞美瓦的无私,感激瓦带来的快乐,也为瓦即将被取代而伤感难舍。(8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由选项可知,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表现手法及文章主旨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分析选项是否正确,C项,“意在抒发‘我’对‘娘’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我’对‘娘’的深切怀念”有误,本文主旨不在抒发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文章赞颂的主体是“瓦”。E项,“托物言志”“启迪人们应该像瓦一样脚踏实地,充实自我,有所贡献”解读过度,作为状物的记叙性散文,作者要表达的是对瓦的品性的赞美,对瓦被取代的一种伤感。故选CE。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作用,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 “鳞”对“鱼”,“甲”对“兵”,“娘”对“家”,很明显是连续使用了三个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瓦的重要功能;在结构上,此处对“瓦”的叙写,使瓦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有了新的理解,因此为后文内容的叙写做了蓄势,起着铺垫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象的赏析能力。赏析瓦在文中的品性,可从文中找出描写瓦的重要语句,例如描述性的、修饰性的、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描述性的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修饰性的语句可提炼概括。例如,“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表现出了瓦的坚定不移的品性。以此类推,可分别从庇护生灵、坚硬坚强、忍耐力强、无私奉献等角度概括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语句含义的探究题,本题相对开放,答题时,可根据对文意及文章主旨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分析,例如,从作者深刻感悟的句子,“时光、欢乐甚至痛苦”等,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卫风·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人随沙岸向江村,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简析首句中“净”字的表达效果。(4分)

2.探究本词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公饮酒,夜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选自《晏子春秋》)

[注] 簠簋:fǔ guǐ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       擢:提拔

B.于是遂斩庄贾以三军           徇:示众

C.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   害:谋害

D.虽三代征伐,未能其义         竟:穷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3分)

三军之士皆振慄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②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

B.穰苴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而后逆君命杀庄贾以立军威。

C.穰苴体恤部下,身先士卒,故凝聚士心,不战而屈晋、燕之师。

D.穰苴凯旋时,明大义,知礼节,雍容揖让,尽显儒将风度。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3分)

(2)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3分)

(3)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当微博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很快发现,微博的字数虽然少,最多140个字,但能互动,有交流,能辩论,能交锋,能互相启蒙,能安慰情感。

微博起步晚,但发展快,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博客。博客能把事情说清说透,辩理性强,微博只能把核心观点表达清楚,如果想细辩其理,微博明显不如博客。

微博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就是以小喻大,以物喻情,以观点代替系统性思维,强调意境。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以强调道理为主,道理也是缺少逻辑的道理,其中的内容大都是片断化、碎片化、故事化、情景化的,逻辑推论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欠缺。中国微博兴盛,其重要原因就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和思维习惯。

微博快捷方便。微博符合现代世俗化的快餐文化,思想的快餐消费也决定了微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人们只需要核心观点,只求一句两句话就说得明白即可,不需要系统性的逻辑论证。微博恰恰符合了思想快餐、精神快餐的需求,这是微博虽然发展时间短,却发展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微博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如一个孤单的原子,而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又拒绝孤单。微博给每个孤单的个人提供了一个交流消除孤单的平台,每个人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倾诉的对象,每个人都可以以虚拟的方式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

微博满足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道德诉求。在现实社会中,两极分化严重,公平正义受到破坏,人们对权贵资本、对官员腐败缺少批评的场所,又由于在现实渠道中缺少公民参与的具体形式,或已有的具体参与渠道并不通畅,于是人们挤上微博这一相对宽松的平台,表达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抗议社会的不公行为。

微博满足了人们想宣泄的要求。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单位、对老板、对权力、对社会都有不满情绪、不良情绪,但由于处在现实的关系中,如果直接表达诉求、表达不满,其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社会成本巨大,而在微博中则相对低廉,从而也吸引了一部分人在网上宣泄不满。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人们的不满得到宣泄了,人际关系也就和谐了,人格也就健康了。换句话说,上网的人多了,上街的人就少了。

微博满足了人们娱乐的要求。研究与观察表明,娱乐明星粉丝众多,点击率高,转发率高。每天进入腾讯微博都会显示,排在前几名的都是明星。这表明,在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里,人们更愿意追求符合自己心愿的明星,从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娱乐需求。另外,人们会选择无风险或风险小的内容来缓解现实中的精神压力,而选择明星,既满足了情感需要,又是零风险的选择。

总之,微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发展规模也是惊人的,它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更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产物。微博不是权力应该过多干涉的领域,公共权力只要落实宪法,维护网络自由、微博自由即可。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下列不属于人们爱微博的原因的一项是(   

A.微博符合中国人以小喻大、以物喻情、以观点代替系统性思维、强调意境的思维传统。

B.微博起步晚,但发展快,发展速度已经超过能把事情说清说透、辩理性强的博客。

C.微博的字数虽然少,最多140个字,但能互动,有交流,能辩论,能交锋,能互相启蒙,能安慰情感,恰恰符合了思想快餐、精神快餐的需求。

D.微博满足了人们想宣泄、娱乐、追求公平正义的心理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能将人们的核心思想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不需要系统性的逻辑论证,这种快捷方便的形式让它迅速获得人们的青睐。

B.《论语》片断化、碎片化、故事化、情景化的特点影响了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导致逻辑推论在中国人传统思维的缺失,微博正是这种缺失的体现。

C.微博给孤单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人们通过虚拟的形式实现平等的交流。

D.娱乐明星粉丝众多,点击率高,转发率高体现了在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里人们利用微博在满足情感需要和规避风险之间的左右权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通过微博宣泄不满,成本相对低廉,却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B.博客重思辨,微博互动性强,二者各有千秋,没有高下之分。

C.微博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成为朋友,由此说来,“宅男”“宅女”就只是空间上的孤独者,精神上依然自由、丰富。

D.在微博中,由于很多人的微博名字是虚拟的,空间也是虚拟的,微博还需要公共权力来干预和管理,来维护交流的积极和健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