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庆长假期间,许多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纷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庆长假期间,许多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纷纷“打折”,有的商品特别便宜,价格低到三折,甚至五折。

B.从今年的“国考”报考的情况来看,报考人数较多的是招考条件限制较低,在专业、学历、基层工作经验上要求较宽松的职位。

C.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D.陕西省今年全省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增幅比去年回落3%;商品住宅销售额约74743亿元左右,同比下降438%。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逻辑不当,应该是低到五折,甚至三折。C项成分残缺,没有“形成”的宾语,在句尾加上“的格局”。D项语义重复,“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语病题答题技巧:(1)审读法。审读法就是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进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读第一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会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比较顺畅。 (2)紧缩法。紧缩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饰成分去掉,就其主干部分,检查语病。例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把它紧缩后就是“他按排了内容、时间、人员以及问题。”显然,“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3)类比法。也可以称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怀疑有语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语病,那么原句也有语病。例如,“今年春节,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这句话通不通,可以用类比法来检验:“这个工厂的几十台机器,几百个工人放弃休假。”“这所学校的几十间教室、几十名教师放弃休假。”显然“机器”、“教室”、“消防车”都不会“放弃休假”。(4)比较法。在选择有语病的项时,四个选项中往往有两个容易排除,剩下这两个,就为难了,那个干扰因素比较大的选择项,也给人似是而非的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如果是确认两项都有问题,就选择问题较大,较明显的那一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昔日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见了,四周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桦林掩映的小路上,只有我们形影相吊的一行四人。

B.解禁后的王濛,刻苦训练,终于在全国短道速滑联赛哈尔滨站女子500米决赛中,不孚众望摘得金牌,这也是她在两天内得到的第二项冠军。

C.苏试对亡妻永难忘怀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D.在舞台上,演员们服装华丽,个个长袖善舞,看得人们眼花缭乱。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tónɡ    zhuàn      nèn

B.xiá     qiào)    guàn)       zhèng

C.船zhào)  lǎo)     宿chōng)    hāo)

D.cén)   zǐ)      cù)         功强近j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似乎只是一首寻春的山水诗,写的只是春去的无奈以及在另一个天地里找到春色的欣喜。但是,拨开自然的春色,我们又能发现一片新的人生境界——人生的春天。当人生走过凛冽的严冬,就会迎来明媚的春天。人生的春的原野,就会繁花锦簇,生机盎然,所有的生命的激情,所有的人生梦想,都将在这里灿烂地开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古老村庄消失的前夜节选

李汉荣

这个古老村庄就要消失了。

城市像驾着坦克、装甲车的冲锋军团,一路炮声隆隆,烟尘滚滚;一路占山霸水,毁田掠地;一路捣毁村庄,沦陷乡土;一路铲除绿色,铺张水泥。城市,眼看着扑过来了。

古老的村庄没有任何防御体系,要说有什么防御,也就是家家门前菜园用竹子、柴薪、葛藤、牵牛花、丝瓜藤、葫芦蔓搭起的篱笆,这样温柔的“防御体系”,也就挡个鸡呀、鹅呀,甚至鸡鹅也是挡不住的,本来也没用心真挡,挡啥呢,不就叨几口绿叶子吗?这些篱笆,这些防御体系,说白了也就是个柔软的装饰,鸟儿们就常常在上面歇息、跳跃,梳理羽毛。叽叽喳喳说着原野见闻,说着远山近水。从古到今,村庄都有这样的篱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唐朝的杜甫也是在这样的篱笆前招待客人,招待诗。

王婶、二叔、张爷、春娃他妈……连夜到村头老井挑水,这是最后一次打水了,孩儿最后一次吃母亲的奶,就是这种难分难舍的心情吧,以后,再不会有这样温暖的怀抱,再不会有这样亲切的乳汁了。

井台上,人们心情黯然,都不说话,是的,诀别是伤感的,怎么会有兴高采烈的诀别呢?是的,这是另一种离乡背井,岂止如此,以后,是再没了乡,永失了井啊。

此时的人们都不说话。往日的井台,是村庄最温情、最有意思的地方。挑水的人们,在井台上相遇,就要停下来,说家长里短,说庄稼天气,顺便说说家里三餐口味和天下局势;年轻后生遇到老年人,就帮助把井水提上来,后生走远了,走了几十年那么远了,仍感到背上落满老人感激的目光。

村庄里,人们的眼神,是这井水给的,清亮里漾着善良;人们的口音,是这井水给的,柔软里带着清脆;连脾气和心性也是这井水给的,格局不大,但并不局促,底蕴却是细腻深沉;水波不兴,但清澈如镜,胸襟能容纳天光地气。从村庄里进出的人,血脉里都循环着一股清水,浇灌着深深浅浅的日子。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是村庄做人的伦理;厚道和本分,是村庄里对人品的最高评价。其实,你若要分析住在这里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的性情和品德,分析到最后,你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口清流不断的深井。

每过些年总要淘一次井,淘井,就是给井洗澡沐身,井底、井壁、井口、井台,来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维修。淘井,这是村庄的盛大节日,大人喜悦,孩子欢笑,连村庄的狗受了感染也跟着人们四处撒欢,瞎起哄。淤泥、瓦片捞上来了,云娃妈的发卡、喜娃婆的手镯、李三叔的旱烟锅捞上来了,井台上一阵笑声和惊呼,有人就说:这井可是个好管家啊,贵重的物件、小孩偷偷扔下去的瓦片,它都好好保管着;接着,又捞出清朝的几枚铜钱、民国的几个银元,那是先人挑水时不小心从衣兜里掉下去的,以往淘井没淘到底遗留下来的,人们就想象那弯腰提水的古人长什么样子,想象他当时怅然的心情,就感叹,这井还是个收藏家,收藏着时间的遗物;井壁上砌着唐朝的砖,宋朝的石头,明朝又加进一些片石,井沿上抹着当代的水泥,啊,这井,浑身上下都是历史,它是一个历史学家,不,它就是历史。老老少少的人们,就感到了一种久远、幽深的东西,对井水,对生活,又增加了一份敬意。

今夜,此时,人们挑水,但没人说话。井台上,月光安静均匀地铺着碎银;井里,那轮祖先留下的月亮,笑眯眯地望着天上的另一个自己,但他并不惊讶自己水里的身世,井一直把他抱在怀里养啊养啊,几千年都保持着白净和雍容,他等待着那熟悉的身影,他等待着出水的时刻,他等待着那荡漾着又复静止的感觉。

天真的月亮不知道,今夜,这是他最后一次在清水里亮相,这是他最后一次和村庄约会,明天,村庄将被机械捣毁,水井将被水泥封死,照了千年的镜子,从此永失;村庄连同她收养了千年的月亮,从此永别。

1.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2.井水赋予村庄里的人们哪些美好的品性?请加以概括。

3.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古老的村庄就要消失怀有怎样的情感?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情感?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