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涴:wǎn弄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名流   询问   

B.素与郭,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心恚愤无如何                    B会王生者,故至山

    何前是今非也                        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                          D.不自选择,但决

    其涂留,似有春秋                   始知其兆已寓意画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2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

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

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

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

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5.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1.D 2.D 3.B 4.C 5.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② 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ABC三项的解释都是对的,只有D项“录”应为“收录、抄录”的意思,不是“记载”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A都是连词,且都表转折,“却”、“但是”;B介词,“因为”;C都为“所字结构”;D介词,“由”∥介词,“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项”。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是王生发出的动作,并不是郭生发出的。而其它项都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所以应选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准确解答分析、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读题干,明确要求。(2)题文对照,确定正误。(3)明确陷阱,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归纳为“词语误解”、“曲解句意”、“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张冠李戴”六大类型。其他还涉及到“误用因果”“强加关系”“以偏盖全”“夸大其辞”等等。“狐狸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有误,原文中的说法是“于是渐不信狐”,可以知道并不是“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所以应该选C。应为“于是渐不信狐”。 考点: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词类活用的考查。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但;副词;只是、仅仅;异:以之为异,感到奇怪;白:告诉。关键字(2)以是:因此;德:感激、感恩;恒:常常;啖饮: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A吾实为之,又何尤?                     B信然邪?其梦邪?

C如此孩提者,又可冀成立邪?             D呜呼!信然矣!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之奇才                            B.一夫呼,乱者四应

C.马童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D.早以蕃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项王自不得脱(估计,揣摩)              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加速地,快快地)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者(推其根本)

C.及长,不多怙(明白)                      吾女与汝,待其嫁(养育)

D.夫天地者万物之旅也                     后五年,吾妻来(女子出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课题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7﹪的人感觉房地产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B.近期,我国公安部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政府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物的资料收集齐全并

深入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C.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

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D.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从来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是

所谓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