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楚归晋知罃① 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楚归晋知罃①

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②其忿以相宥③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④。”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

③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囊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释】①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②惩:戒,克制。③ 宥:宽恕。④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两释囚以成其好    

(2)然则我乎

(3)若不获命而使宗职    

(4)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知罃         孤违蹇叔,贪勤民

B.怨我乎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C.寡君以为戮     铿然有声者

D.重为之礼归之   吾从师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 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                                   。(3分)

5.第③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①同“缧”,捆绑 ②感激 ③继承 ④往、到 2.D 3.您(您的手下)不杀我(把我的血涂在鼓上),让我回到晋国被杀(接受惩罚),这是您的恩惠。我的确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呢?(衅鼓,即戮,不才,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错一点扣一分,扣完为止) 4.晋国有像知罃这样的有智慧、有尊严、忠于国家的大臣。 5.①赞美了郑贾人敬慕贤才、轻利重义、无功不受禄的品格;②从侧面表现了知罃的美德;③也佐证了楚王“晋未可与争”的观点。 【解析】 1.1】 试题分析:理解实词的含义,就是要理解它在句中的意思,因此一这要把加点词的意义放在句子中来理解。“累”用在“囚”前,来修饰限制“囚”,它的义项在此都不好讲通,应想作通假,即通“缧”,义为捆绑;“然则德我乎”中的“德”,处在谓语动词位置上,且后有宾语“我”,可知“德”应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同样,“嗣”在句中也是在谓语动词位置上,后带宾语“宗职”,根据宾语的意思推断谓语的意思:继承;“适”,动词,其后是宾语,具体的地方齐国,再加上“适”的形旁,可知适的意思:到,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每项中加点的虚词,右边的都是课文中的句子,要学会迁移。A项中,表目的连词,用来;B项,前一“其”前有主语“子”,所以必做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可译成难道;后一“其”代词,指郑人;C项,前一“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音,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D项,都是表顺承的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翻译好句子,首先是理解句子。一是理解句子的句式。这个句子包含多个句式,“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这是个省略句,分别省略的介词宾语“之”和兼语“我”,即执事不以(之,我)衅鼓,使(我)归即戮,翻译时应把这些补充出来;“君之惠也”,这是个判断句,这是您的恩惠,翻译时要体现出判断句;“又谁敢怨”,这是个宾语前置句,一般句式为:又敢怨谁,翻译时要调整好句序。二是要理解好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词义,在本句中,“执事”“衅鼓”“即戮”和“不才”都是关键词语,其中“执事” 根据文意可译作“您”,“衅鼓”和“即戮”都是“杀”的委婉说法,当然也可直译,分别译成把血涂在鼓上,接受惩罚; “不才”就是没有才能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这是第二段段末的一句话,是楚王听了知罃一番话后的结论和做法,可以说是楚王同知罃对话中,从知罃所说的话中感知到不好同晋国争霸。因此,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就可从知罃与楚王的对话中得出,对话表现出了知罃智慧、有尊严,忠于国家。所以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就是因为晋国有像知罃这样智慧、有尊严、忠于国家的大臣。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5】 试题分析:第③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就先要明白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这一段补叙赞美了郑贾人敬慕贤才、轻利重义、无功不受禄的品格,这也就从侧面表现了知罃的美德,从而也佐证了楚王“晋未可与争”的观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晋国把楚公子谷臣送回,还有连尹襄老的尸骨也送来,以赎回知罃。这时,知罃的父亲荀首已做了晋国中军的副帅,因此楚国答应了。 楚王给知罃送行,说:“你怨恨我吧?”知罃说:“两国交兵,我没能耐,作了俘虏。君王的部下没有用我的血来涂在鼓上祭神,而让我回国去受晋君的刑罚,这都是君王的恩啊!我自己不行,又能怨谁呢?”楚王说:“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说:“两国都为了本国的利益,交换俘虏,言归于好。两国友好的大事,我毫未参与,又该感激谁呢?”楚王说:“你回晋国以后,如何报答我呀?”知罃说:“我既没有怨恨谁,君王也没有给谁恩德,无恩无怨,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楚王说:“话虽这么说,你总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说给寡人听听。”知罃说:“托君王的福,我这被俘的臣子能够回到晋国。敝国君主按照军法将我处死,那么,君王的恩惠还是永存不朽的。如果敝国君主看在君王的面上,赦免了我,把我交给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再请求敝国君主,按家法在宗庙内处死我,君王恩惠也还是不朽的。如果荀首的请求未得准许,反而让我继承祖宗的官职,带一支部队守卫边防。那么,即使遇到君王的部属,我也不敢回避,只有尽力拼命,决无二心,尽我为臣的职责。这就是我对君王的报答。”楚王说:“看来是不好同晋国争霸啊!”于是为知罃举行隆重的礼仪,送他回国。 解读: 知罃被俘九年,因为晋楚两国和解,交换俘虏,可以回国了。楚王很想借此机会拉拢他,再三再四提问,总想套出他几句感恩戴德的话。知罃却完全撇开个人恩怨,公事公办,毫不领情。最后一问,逼他非报恩不可,他出于礼貌,先说两句“死且不朽”,但是报答的方式,仍是公事公办,“无有二心,以尽臣礼”。这样坚决地维护国格,真使楚王大出意外,不由得更加礼重,并且由此得出“晋未可与争”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各题。(8分)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从体裁看,这两首都是近体诗中的             。(1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涩板滞之感。

3.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查看答案

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           ,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2.是处红衰翠减,            (柳永《八声甘州》)

3.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落花水乡茅舍晚,            (马致远《远浦帆归》)

5.令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7.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8.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文后各题。(19分)

                               上海的另一面

是报道的错误或是自己的幻想,提到上海便是纸醉金迷一片浮华世界,似乎所有浮世的欲望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影随形。也听人说上海购物商场奇多奇大,国际名牌林立,醒目精品琳琅华美且气派光鲜,崭新建筑与装潢样式极力仿造欧洲与美国,只可惜洋里洋气中又混杂着做作的古典情调,精致优雅处也仍不够到位。究竟这番装饰纯粹是上海人自己的品味和迷恋,还是面对旅游的媚俗需要呢?

    ②如何让新旧交遇而别有韵味又不失亲和沉稳?把新时代的精神和旧历史的沉淀融汇成一体是门大学问。假若不停地拆旧迎新,换了一个全新面目的城市,上海是否仍然还是上海?

    ③幸好我们去了土山湾博物馆。

    ④土山湾,有个土字的土气名字,实在而朴素,一看就很喜欢。意外地发现竟是一个孤儿院,1864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建造,原名徐家汇孤儿院,原意是为了解决孤儿谋生技能而开设的土山湾艺工场。博物馆里展示徐家汇形成的历史和明末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光启,复旦大学的创建者马相伯等人的功绩,图文并茂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孤儿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包括当时的画工坊、玻璃工坊、五金工坊、印刷工坊、木刻工坊等等。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可惜时间不足,无法从土山湾老人们在电子视频中的口述历史获知更多当时的情况。临走之前,我在展馆外边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土山湾》,并盖上两枚纪念印章。

    ⑤行李因作家赠书其实早已超重,忍不住又买书,因为进门那一座令我惊叹不已的“镇馆之宝”。这座曾经参加过3届世博会,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和配套展出的木雕宝塔获得最高甲等大奖的中国牌楼,制作者是土山湾艺工厂的艺术家,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的斗拱技术,雕刻三国故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关公。对着牌楼,想象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弯着身子,一刀一刀地雕和刻,那么精微和细致,对艺术若非有特别的深情,绝对不会愿意把时间专心一意地用在精细的雕刻创作上。

    他们在时间里雕刻时间,用过去的时间换来今天的时间,甚至未来的时间。艺术家不在了,可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在时间里留下来了。

    ⑦土山湾艺术家,也即是来学艺的孤儿们,在那个时常有人饿死的年代,土山湾艺工场收留他们,教导他们各种手艺,希望他们未来可以自食其力,这里是宗教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温馨的。老师传授西方宗教教义,也灌输西方文化艺术,至于师长们的为人处世方式,孤儿们耳濡目染,即是另一种无形的说法。展厅里各种精致典雅的艺术品,展示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圆梦的工厂,默默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周湘、徐泳清、张聿光、潘克恭、徐宝庆、张充仁等,孤儿亦有机会成大师,当年创建土山湾孤儿院的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功不可没。诸多新工艺如彩绘玻璃、印刷技术等都发源于此,艺工厂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经在此任教。

    ⑧见到上海返朴归真的另一面,见到中西文化交融得如此和谐自然美丽典雅,叫我想起一个外国的历史学家曾经向中国人提出的忠告:“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吸引旅人游客前来的特殊诱惑。城市在更新,倘若让中国文化的内涵生锈腐烂,甚至毫不珍惜地一刀切除,失去上海原有的风貌以后,上海的独特魅力便会消逝无踪了。

    ⑨ 旅人要看欧洲,自然会到欧洲去,绝对不会选择飞来上海。再如何“打造”,上海也不该成为一个“欧洲城市”。都说上海“洋气”,这一回,却是“土气”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并且提醒我:上海,永远是中国的上海。  (有删改)

1.第①段“如影随形”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3.第⑤段画线句子描写生动,议论深刻,试加以赏析。(3分)

4.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                                                (3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以设问方式引出作者对新时代精神和历史传承相融合的思考。

   B.第⑤段介绍了土山弯木雕牌楼,突出其技艺的精巧和对文化的传承。

    C.第⑦段交代学艺的孤儿有机会成为大师,与老师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D.第⑧段强调要保有上海的魅力,必须更新中国文化生锈腐烂的内涵。

6.根据你的理解,对本文的标题加以鉴赏。(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  )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⑤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⑥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

⑦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一个正常社会里阿Q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⑧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有删改)

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2分)

  (1)xuàn(  )富             (2)贵(  )

2.第②段从                            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分)

3.对第④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

   B.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

   C.“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D.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公正义的表现。

4.第⑤段论证很有特色,请做简要分析(3分)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

  ②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③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④这不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Q

  ⑤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④②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④①③②⑤

6.请从所学课文中再举一个能够体现作者所说“贵族精神”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求文面干净、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