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的题(18分) 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①转基因食品...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的题(18分)

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个原来属于小众的话题,在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费拍摄反转基因纪录片之后变成了大众话题,无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还是朋友微信群里,挺转派和反转派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参与舌战的有科学家而更多是不涉及科学的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应该信谁:科学家还是主持人?

②就转基因问题,全球很多科学家已经相继工作了几十年,很多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测试也有明确要求。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来自科学界的证据显示,已被政府容许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已知的危害。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经在逐渐开放转基因食品的市场。

③中国政府还未就此明确表态。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相关行业的中国科学家大多是挺转基因的。一些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家们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迟迟不能商业化,显示出一种焦虑的情绪。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教授,在“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期间说:“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反过来对科研影响也非常大”。据报道,相关行业的 61 名院士还于 2013 年联名上书中央,支持转基因食物品种的商业化推广。

④而以小崔为代表的民间反转基因人士,却对转基因的推广疑虑重重。他们的疑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不仅是科学问题,转基因产品的推广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那么,科学研究是否被商业利益诱惑而失去其客观性?第二,转基因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使目前的研究显示没有明显害处,但对子孙后代就一定无害吗?第三,推广转基因的过程,应该如何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大家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让转基因产品无管制地涌入市场。

⑤我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无论是“反转”还是“挺转”,基本属于理性派。其共同点是不否认科学家和主要大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严谨和认真,不轻信那些在微信里流传的转基因有害的言论,对诸多与转基因有关的“阴谋论”故事也大多一笑置之。如往常一样,最近这场小崔与柯校长的辩论,并没有改变任何人的立场,反而让彼此阵营的人们立场更坚定。

⑥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有韵律”。回望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曾经占据科技庙堂的显赫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推翻。远的来说,16 世纪科学革命就是以哥白尼提出日心理论体系为起点的。当时,地心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结论,而日心说出现后则受到了除了小部分科学家以外的全社会的抵制。最终,更多的科学观测逐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让占据科学庙堂一千多年的地心说退出了科学舞台。近的来说,1939 年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 DDT 具有杀虫功能,随即被大量用来杀虫,很好地控制了疟疾和斑疹伤寒的传播,穆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DDT 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美国宣布禁止农业使用 DDT,1995 年联合国环保组织出台了一个倡议,禁止在全球使用包括 DDT 在内的污染性农药。

⑦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转基因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创新,如果无害,它将造福子孙千万年,因此社会多投资数年,进行更充分的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这种投资有限而收益无穷的非对称效应是极为明显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就是转基因消费者是普通百姓,万一转基因有害,那么受害者就是他们,而受益者却是把转基因商业化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明显而又极端的非对称性,政府更应该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

⑧从另方面来说,人们对重大创新的抵触情绪类似一种生理反应,犹如外来物侵袭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刻紧张起来,调动大量的能量阻击入侵者。对于社会来说,像转基因这样的重大创新也是一种“外来物”的入侵,社会的“免疫系统”会调集力量群起而攻之,这种反应的源头是每一个个人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的自然反应。人和社会的“免疫系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虽然有时会过度反应,成为对创新的阻碍力量,但很多时候它对人们是有益的。“新”并不意味着“好”,即使是“好”的创新,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受益,而是在取代“旧”的过程中伤害部分人的利益。

⑨在这场辩论中,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已经持有反转立场的人会坚定地跟他走下去。问题在于下一代,当携带旧观念的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新一代将以崭新的目光来审视和接受新科技。那时,如果科研结果没有戏剧性的变化,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类发展是个单向旅程,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所有怀古的感慨、呼吁和争斗,都只是人类送别过去的浪漫挽歌。正如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所说:“科技制造的问题,也只能用更新的科技来解决”。

⑩然而,科学家阵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科研在继续,结果不能预设。因此,科学家和政府方面的精英阵营必须正视创新推广中的不对称性,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即使科研结果一直支持转基因无害的结论,在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辩论中,掌握了前沿知识的科学精英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向“愚昧大众”单向“启蒙”,这是一场科学家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科学家需要聆听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那里得到更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毕竟他们既是科研结果的承受者,也是支付科研经费的纳税人。

(文章选自《赛先生》)2014-08-09,有删改。)

1.第⑥加点词“韵律”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⑥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3分)

3.第⑤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语序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3分)

(1)转基因产品和杂交农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厚此薄彼完全是非理性的

2)而坚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朋友认为这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

(3)当年照相机刚进入中国时,还有传言说这物件会把人的魂魄偷走呢

(4)不同的是,支持转基因的朋方则认为科学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愿轻信有限的科学研究结论

A.(2) (5) (4) (1) (3)        B.(3) (2) (5) (4) (1)  

C.(4) (1) (3) (2) (5)         D.(3)(4) (1) (2) (5)

4.请概括第⑧段的段意。3分

 

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场辩论电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但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

B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认为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   

C就目前的研究显示己经政府同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似乎没肴对人类已知的危害。   

D民众反对转基因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转基因这个外来物的侵袭。

6.面对民间强烈的反转基因情绪,科学家和政府肩负的责任分别是什么?4分

 

1.“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不断)推翻”。或“科技发展历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发现、新的研究成果纠正或替代原先的所谓的科学结论。” 2.用大量事实证明“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 3.C 4.人们对转基因这样的重大创新因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是一种自然反应,是有益的。 5.C 6.科学家;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要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聆听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那里得到更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政府、科学家”各2分) 政府:必须正视转基因推广中的非对称性,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 【解析】 1. 试题分析:如未出现“不断”或“一次又一次”;须扣1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事实论证法的运用,注意论证了“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题属高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内容,从知识上看,属于消极修辞;从能力层级上看,属较高层次的“应用(D级)”类。此类题能力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备考复习时的一个难点,做这类试题,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的基本思想,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等方面去分析和思考,力求做到在思想内容方面事理通达,在表达形式方面文理顺畅。具体来讲,语句连贯、衔接紧凑的语句应该做到:话题一致、事理相通、情景和谐、结构严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试题分析:人们对转基因这样的重大创新因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是一种自然反应,是有益的。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 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譬如题干中要求“选出直接体现某人某种性格的一项”,这提示我们只能选择正面体现人物性格的信息,而间接地或侧面地反映人物性格的信息就要排除在外。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弄清所筛选的信息与题干的要求是否高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科学家;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要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聆听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那里得到更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友人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3分)

                                  伊尹论①

                                            苏轼

  ①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②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 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 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 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 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 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③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④夫太甲之废②,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 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有删节)

【注释】①伊尹:夏末商初人,曾辅助商汤王简历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②太甲:商朝国君,在位时朝政混乱,被辅政的伊尹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反省。太甲悔过自责,伊尹又还政于他。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

A乃、故       B故、而     C则、乃    D而、则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立高尚节操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B.确立天下秩序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C.树立高尚节操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D.确立天下秩序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3.第②段“推此而上”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第④段中伊尹废掉国君,后又拥立被废的国君,天下人却不感到吃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5.分析第③段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楚归晋知罃①

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②其忿以相宥③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④。”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

③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囊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释】①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②惩:戒,克制。③ 宥:宽恕。④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两释囚以成其好    

(2)然则我乎

(3)若不获命而使宗职    

(4)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知罃         孤违蹇叔,贪勤民

B.怨我乎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C.寡君以为戮     铿然有声者

D.重为之礼归之   吾从师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 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                                   。(3分)

5.第③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各题。(8分)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从体裁看,这两首都是近体诗中的             。(1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涩板滞之感。

3.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查看答案

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           ,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2.是处红衰翠减,            (柳永《八声甘州》)

3.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落花水乡茅舍晚,            (马致远《远浦帆归》)

5.令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7.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8.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