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8个字。(5分) 在...

下面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8个字。(5分)

在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旱灾之际,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出现了严重旱情。但是,这些国家迁怒于中国,认为中国在湄公河(我国境内为澜沧江)上游修建水坝导致其旱情加重。这一说法遭到我国的驳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政务参赞陈德海23日表示,整个湄公河流域普遍遭遇旱情,中国也是受灾国。陈德海介绍说,澜沧江出境处平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湄公河之水主要来自中国境外的湄公河流域,中国与中南半岛几个国家都是好邻居、好伙伴,在今年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旱情中同为受害者,只是所处位置不同,受灾程度不同。

 

 

示例:湄公河(东南亚)干旱与中国修建(澜沧江)水坝无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解题时,考生首先应把握语段的内容,明确陈德海以什么理由驳斥了什么说法,进而筛选出主要信息并加以提炼概括。 考点: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读书,是人生的享受。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哲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③②④     C.⑤①②④③    D.①②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B.无论是阅读和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C.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D.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B.胜者诚可敬,失败者亦未必可悲,我们年轻人只有发扬老当益壮的廉颇精神方显英雄本色。

C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D.有人觉得自己已经是这样的基础,要想将来学有所成不太可能,不如趁早解放自己。此想法错矣,“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只要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苗向东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地,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 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就可以最先到达跑道终点。于是他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 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不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 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 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坚持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信奉这样的倒立观”: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擒贼没有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以扩大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地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凭借”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云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出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唯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鲁格鲁夫的话说就是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摘自《格言》2010年4月下,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的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

  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请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6分)

    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请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涵的逻辑思维及他的商业理念。(6分)

4.请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的智慧加以评价。(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选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濛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地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 “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 “为什么?”

朱丹说: “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 “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 “没有忘记。”

大师说: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 “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 “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 “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 “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