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

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让无数村庄成了只能记忆的碎片。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也毁坏了乡村社会的文化。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成为人们必须的选择。农村人盼着进城,小城市的人走向大城市。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被一步步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约”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还有多少农村被遗忘,等着消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成了底层边缘的象征。悲怆的农民工身后,那日渐荒凉、寂寞凋敝的村落,正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消失。与之相伴的,还有留守儿童与孤苦老人的无望与无助,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以及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

尽管现有政策对农村的倾斜前所未有,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依然在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确如冯骥才所说,地方政府经营农村的运动,对村落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

孟子曾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我们对自己的民族过于不自信,一切都想连根拔起,但乡村是否真的就适合用全球化、现代化的模式来发展呢?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片土地的根性呢?”这是《中国在梁庄》一书作者梁鸿的困惑,更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

任何单向度的城市化都不可能取得永久成功,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等,现代化能够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才是不可逆转的取向。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农村,也不能没有农民。

村落不能消失,社会延袭千年的传统不能被一时的政绩发展所粉碎。这应是现代化进程中该保有的敬畏。我们应该让先人的气息能够在祖辈居住的村落上空徘徊,社会能够自然地延续那些乡土中国的价值,延续属于自己的文明。

(选自2012年10月22日《重庆时报》)

【注】①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老百姓无论埋葬或搬家都用不着背井离乡,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 

1.下列选项,不属于“村落的消失”是“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的表现的一项是       

A城市化进程迅速而凶猛,让无数村庄成为过去,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B古人所说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已被异化,人们被迫选择蜗居于城市。

C因为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的土地被一步步蚕食。

D旧的村落消失后,新农村的建设,大多都是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在运行着。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村落消失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逐渐被边缘化,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B我们现在采用的城市化模式折射出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C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为了政绩而破坏村落有关的传统,这是我们应有的敬畏。

D只有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尊重传统与现代,现代化才是不可逆。

3.文中说到“孟子曾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看法。(5分)

 

1.C 2.D 3.价值观:安土重迁;生活方式:共同耕作,相互帮扶。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与“村落的消失”是“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内容,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农村的土地被一步步蚕食”不属于文化灾难,而是农村土地被蚕食的原因。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现代化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才是不可逆转的取向。偷换概念。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分两步作答,第一步,可结合着注释,并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概括。由注释及句子大意可知,不背井离乡,重视本土,根的文化,共同耕作,相互帮助,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乡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答题时,可根据句意自己概括即可。第二问,要联系现实,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根文化的保护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B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C第十二期《求是杂志》销售火爆,不到一星期就销售一空。

D郭沫若在剧本里写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有人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人后来回忆,丢失的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身份证、社保卡和手机等其他证件。

B这个高台光滑突兀,陡峭高耸,十分危险。听老人们说,这个高台从来就没有行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从来就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C为了杜绝以讨要工资为由的闹事事件不再发生,重庆市信访局在及时解决问题后,促成相关部门出台了一条保障民工权益的新政策。

D经过文人删改过的民歌,有些可以从遗诗中找到,被删后而至今无法在遗诗中找到的民歌,还不知道有多少。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夏季以来,巫山的天气总是五风十雨,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收成恐将受到影响。

B有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偏爱“穿越火线”等暴力游戏,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C只要认真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诸如约束三公消费,节俭行政开支,遏制奢侈浪费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

D为了去中国化,韩国先是将他们的首都改名为首尔,接着又有一批专家学者极力考证韩国以前是中国的宗主国,这种行为真令人不耻

 

查看答案

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pǔ)      (nà)       脍灸人口      呼天抢天

B(dǐng)    (léi)       一丘之貉      与日剧增

C(zǐ)      (tiǎn)      鸿篇巨制      一诺千金

D(bàng)    蹰(chí)      鞭辟入理      集腋成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