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或是把皖南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闪光点”的是(      (3分)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和苏州的建筑基本一致。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看似极“土”的房屋却极具稳固性和长久保存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脉络。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效果却优于现代的下水道技术。

D.中国很多城市的一些街道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我们长期处于落后地位而迫切希望追赶上西方,又看不到自己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点,导致我们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过度追求“高楼林立”。

B.古代社会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使得整个明代建筑的形式和规模体现出无城乡差别的特点。

C.中国建筑文明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而是由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构成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

D.城市要具有竞争力,就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而这在当代中国城市中,已然不可能了。

3.根据原文,分析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5分)

 

1.D 2.A 3.(1)摈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一点两分,两点四分,三点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定要回到文中,结合文意,找到词语所在的段落,并圈出与概念相关的句子。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文本原句是“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原文句中有一个词“原本”,说明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已经不复存在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整个明代建筑的形式和规模”中“整个”和“规模”错误,文中原句是“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C项“而是由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构成的”理解有误,原文区间在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二行,原文是“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只是说构成其“根基”。D项“已然不可能”错。文中并无此意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首先到文中找到破坏传统的内容,然后从其反面概述即可。第一段直接说明做法,“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第二段从反面陈说,“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文章倒数第二段正面表态,“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在查韦斯上台之前,70%的委内瑞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什么这个石油富国会有这么多穷人呢?谜底深藏在石油财富诱发的腐败之中。

    B.先贤有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能帮助我们重塑自我。

    C.日前,“一行三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此前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9号文”终于以“127号文”的面目出台。

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辉清曾指出,在经济起飞阶段须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一些没有解决好的国家,到头来一直是发展中国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

    B.有人吃腻了山珍海昧,想换换口味,一尝原为巴渝民间菜肴的重庆江湖菜,觉得味道很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C.国内不少景区开设了漂流项目,重庆境内也有超过20余家,尤其以彭水阿依河、武隆黄柏渡等最具有代表性。

D.新型、科学的反腐机制的深化与建立,应该能使“不想贪、不必贪、不能贪、不敢贪”的廉政建设制度化。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细致的摸查暗访,焦作警方彻底捣毁了生产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黑窝点”,扣压了大量的生产原料和上千件成品。

B.医学博士王祥学识渊博,他不仅在免疫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营养学等方面也有诸多独到的见解,真可谓金玉满堂

C.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D.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乌篷船     雍荣大度     大梁 (tiǎo)     目结舌(chēng)

B挖墙脚     蜚然成章     综合 (zhēng)    人之危(chèng)

C.临界点     毋庸置疑     (cháng)    安步车(dàng)

D.金刚钻     精兵简政     粮食 (dùn)      径通幽(q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哪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直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狼已经冻死了。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