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古代的酒杯名称很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之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还有严格的尊卑区分。如在宗庙举行祭祀,由于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在饮酒时,重视仪礼,要等主人先饮,客人才能动杯主人喝干了,客人才能干杯。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礼记·曲礼》要求“酒浆处右”。如果桌上有酒又有浆,则酒在左,把饮酒器或觞或杯放在左边。《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已不讲究这一套,但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很有意思。例如古人把斟酒叫做“寿”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叫做“釂”。这些特指的字义,现已生疏,却每见于古籍。《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记席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入杯。《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这是记郭解姐姐的儿子仗着舅舅势力,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才显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不缠琐事,不涉流俗,确是凸显了闲情。不过,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同是一个“杯”字,似更胜一筹,诗句中更见闲趣,耐人寻味: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尚余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诗词中的残杯,也往往生动地体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悲剧诗人,他曾在长安困守10年,其间写下多篇求人援引的诗篇。《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四句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我国酒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C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常常构成当时情景的见证,成为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3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使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主客、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所以《管子·弟子职》中有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毋悖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斟酒祝寿,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以及白居易的《问刘十九》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它们与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情趣相通,流露出的都是闲情逸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食摆置有序。然而,时至今日,宴席上已不再讲究这些“礼仪”了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与“干杯”。

C杜甫用“残杯”写出了困守长安10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情感的起伏,感人至深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令人为之凄惨,为之怜惜,同样成为了我国酒文化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深沉情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1.B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B “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做这类题目要首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要点,然后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干扰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 “斟酒祝寿”错,寿,即上酒。“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本文信息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项,原文第二段“现在已不讲究这一套,但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该类题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

⑵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⑶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题。(5分)

①“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有不少熟语源自《礼记》,请写出一个出自第①则的熟语:                     。(2分)

2.“为人子,止于孝”,《礼记·大学》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请结合第②则谈谈行孝道要注重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长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城①此州,苟外水可引,何待今日?无为虚费劳人也!”几不答。未几,水果至,凿五池于通逵,民大便利。

孙沔荐其才堪将帅,换如京使、知宁州。俗喜巫,军校仗妖法结其徒,乱有日。几使他兵伏垒门伺,夜半尽禽之。侬智高犯岭南,几上书愿自效,以为广东、西捉杀。道闻蒋偕、张忠战没,疾驰至长沙,见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千,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进皇城使、知泾州。陛见,辞以母老,丐复文阶归养。仁宗谕之曰:“泾,内地也,将母莫便焉。”命特赐冠帔。曾公亮荐之,复以嘉州团练使为太原、泾原路总管。

夏人寇周家堡,转运使陈述古摄渭帅,几移文索援兵,不听,率诸将偕请,又不听,乃以手书。述古怒,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朝廷以总管非转运使所得徙置,遣御史出按,述古黜,几亦改鄜州。召判三班院。边吏告夏人趋大顺,英宗问几。几曰:“大顺天险,非夏人可得近,正恐与赵明为仇尔。”帝曰: “明之子奔马入城,几为所掩,卿料敌一何神也。”以为秦凤总管。

几得谢二十年,放旷嵩、少间,间人语边事,谓张耒曰:“比见诏书禁边吏夜饮。此曹一旦有急,将使输其肝脑,而平日禁其为乐,今役者不亦难乎?夫椎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耒敬其语。再加通议大夫,卒,年八十一。

其议乐律最善。尝游佛寺,闻钟声,曰:“声澌而悲,主者不利。”是夕,主僧死。在保州,闻角声,曰:“宫微商离,至秋,守臣忧之。”及期,几遇疾。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郭汾阳:指唐名将郭子仪。安史之乱平息后,郭子仪功封汾阳王,故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节读书             折:改变

B.邠地卤,民远汲      病:苦于

C.又不听,乃以手书    趣:趋向

D.耒敬其语           识:记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几使他兵伏垒门      携匕首备不测。

B.间人语边事。          彼年相若也。

C.今役者不亦难乎?       大王为此计者。

D.移几为凤翔,劾生事    臣死不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几在邠州做通判时疏通渠道引水注入域中,工程开始的时候宾客纷纷劝说,认为这种方法自从郭子仪在邠州建城便无法奏效,希望刘几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了。

B.侬智高侵犯岭南,刘几上书希望自己能够效力,被任命为广东西捉杀。途中听到蒋偕、张忠战死,快速奔驰到长沙。贼军出动全部兵力,双方在归仁铺激战。刘几向狄青建议,派出五千精锐骑兵,分左右两翼攻击敌军的主力,贼军惊骇溃退。

C.边境官吏报告西夏人向大顺进军,英宗询问刘几。刘几说:“大顺是天险,不是西夏人可以接近的,恐怕是正好和赵明为仇人罢了。”皇帝说:“赵明的儿子骑马入城,差点儿被袭击,你退料敌人是多么神奇啊。”于是任命他为秦凤总管。

D.刘几精通乐律,曾经在游佛寺时听到钟声,预料寺中主持会有不幸,结果应验;当天晚上主持僧人死去;在保州听到号角,预料守臣有忧患。到了秋天,他自己患病去世。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见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泾,内地也,将母莫便焉。(3分)

(2) 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