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逆谋,事觉,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先归,留聚            俟:等待

B.张士诚入                    寇:侵犯

C.聚以舟师从海道            邀:请求

D.以聚司事                    署:管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B.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C.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D.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为招降张家堡的民兵,费聚和步兵九人跟随太祖骑马前往,后直抵对方军营,魄力非凡。

B.费聚忠心耿耿跟随朱元璋攻下灵璧、泗州、滁州、和州等地,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深得太祖倚重,担任军队最高统帅,大挫张士诚锐气,使其不敢再窥视长兴。在攻打海盗时,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5分)

(2)帝:“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坐党死,爵除。(5分)

 

1.C 2.C 3.C 4.(1)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回京,严厉责备他。(“耽”、“以”、“还”、“切”各1分,句意1分。“耽”:沉迷;“以”:因为;“还”:返回;“切”:严厉)(2)皇帝说:“费聚以前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曩”、“称旨”、“詈”、“坐”各1分,句意1分。“曩”:以前;“称旨”:符合旨意;“詈”:责骂;“坐”:因为/因……而获罪) 【解析】 1. 试题分析:C 邀:拦截、拦击。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依循规律。其一语气词必然放于句后,其二发语词必然放于句首,其三固定句式必然不能分开,其四名词、代词在句中不是主语便是宾语,“其帅”“太祖”,其五文言文的排偶句式,其六顶真修辞。操作时要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先易后难。 考点: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3. 试题分析:C “担任军队最高统帅”错,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一直担任耿炳文的副手,并不是军队的最高统帅。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浏览四个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段落和句子,然后将选项与原句进行比较。此类题目的误区主要有: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位、曲解实词虚词之意、胡乱推测。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只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一:留。留下古今相同的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时间等),如“姑苏”。方法二:补。补出省略、隐含的内容,“召还”即为“召之还”。方法三:删。删除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方法四:调。调换倒装句式,语序要调整。方法五:换。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古今异义要换成现代汉语。方法六:顺。直译不通的要贯通,意译流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太祖竭力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逃往哪里?”于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命令。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个秦把头,手下有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州、滁州、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 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设立永兴翼元帅府,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禁军。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回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授予他策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管理司事。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逆谋,事情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古代的酒杯名称很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之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还有严格的尊卑区分。如在宗庙举行祭祀,由于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在饮酒时,重视仪礼,要等主人先饮,客人才能动杯主人喝干了,客人才能干杯。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礼记·曲礼》要求“酒浆处右”。如果桌上有酒又有浆,则酒在左,把饮酒器或觞或杯放在左边。《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已不讲究这一套,但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很有意思。例如古人把斟酒叫做“寿”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叫做“釂”。这些特指的字义,现已生疏,却每见于古籍。《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记席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入杯。《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这是记郭解姐姐的儿子仗着舅舅势力,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才显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不缠琐事,不涉流俗,确是凸显了闲情。不过,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同是一个“杯”字,似更胜一筹,诗句中更见闲趣,耐人寻味: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尚余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诗词中的残杯,也往往生动地体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悲剧诗人,他曾在长安困守10年,其间写下多篇求人援引的诗篇。《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四句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我国酒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C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常常构成当时情景的见证,成为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3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使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主客、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所以《管子·弟子职》中有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毋悖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斟酒祝寿,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以及白居易的《问刘十九》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它们与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情趣相通,流露出的都是闲情逸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食摆置有序。然而,时至今日,宴席上已不再讲究这些“礼仪”了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与“干杯”。

C杜甫用“残杯”写出了困守长安10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情感的起伏,感人至深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令人为之凄惨,为之怜惜,同样成为了我国酒文化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深沉情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

⑵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⑶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题。(5分)

①“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有不少熟语源自《礼记》,请写出一个出自第①则的熟语:                     。(2分)

2.“为人子,止于孝”,《礼记·大学》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根本,请结合第②则谈谈行孝道要注重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