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③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④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⑤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请适当调整下列短语的结构和语序,将其组合为一副对联。(4分)
一炉香 都于无字句处 晓露花 求真仙道
何必向尘寰外 江月夜 寓大文章 书万卷
上联: 。
下联: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一)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 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咸阳,秦汉两代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
1.《登高》用一个“ ”字,奠定了全诗基调,《咸阳城西楼晚眺》用一个“ ”字,奠定了全诗基调。(2分)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都是千古名句,你喜欢哪一句?请从内容或形式方面作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犹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1.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从事,注重)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揭发)
C.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
D.念谁为之戕贼(摧残,伤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常以肃杀而为心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行为金
C.申之以孝悌之义 商声主西方之音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丰草绿缛而争茂
3.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段(一)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B.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统治者的虐政。
C.文段(二) “夫秋”以下的内容,将自然和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皆属常理,不足萦怀。
D.文段(二)中第二段写人有“万忧”“万事”更容易衰老。“而况”以下内容又进一层说,虽忧思成疾,但人生充实,成就可喜,不必听到秋声而生悲哀之情、怨恨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
②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3分)
阅读下面的戏剧,完成后面的问题。
《雷雨》节选
节选一: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节选二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①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②
周:(汗涔涔地)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喘了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惊愕)什么?
节选三:
周:(惊愕)梅花?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③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节选一中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节选二中对周朴园的这番话①应如何理解?鲁侍萍说这番话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3.节选二中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4分)
4.节选三中的③④⑤句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请思考讨论一下这三句话的潜台词的含义,试分析这三句潜台词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思想观念?(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