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

阅读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很多东西已经在病态发展。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自定体裁(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习作例文】 悠着点,不要太匆匆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物品琳琅满目,高楼鳞次栉比。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了。 在今天,人们的脚步甚是匆匆,小孩忙着读书,大人忙着挣钱,大家都忙忙碌碌地活着,似乎生在这世上就是为了要终身投于这种忙碌之中。“小孩子努力读书,长大后努力挣钱”,这似乎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可是,人们生活的某些乐趣也因此被匆匆所取代,循着由小孩到大人、由努力读书到努力挣钱的生活轨道,人们傀儡般地活着,仿佛一台机器,一旦诞生了就投身于忙碌之中,工作,工作,再工作……没有半点乐趣,半点诗意,半点风情。 小孩子没有了“儿童上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的情趣,也没有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个个那么早熟,个个那么忙碌,他们小小的脑袋似乎是一台电脑,满脑子装着数学公式和滚瓜烂熟的文章,个个那么优秀。可是他们不会在周末去公园放风筝,不会在河里捕鱼,不会在池塘边跟同龄小朋友一起玩泼水游戏……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及社会灌注了太多不该有的思想:“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在这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没有本领就只能被淘汰,只能在工厂干最低贱、工资最微薄的工作!”从小生活在这些教导之中,自然,他们爱玩的天性被稳重代替,天真被成熟代替,俨然一个“小大人”! 大人们呢,也丧失了“一壶浊酒喜相逢”的兴奋,“围炉而坐论古今”的兴趣。人们每天都在按计划行事,每天都在精打细算。整天忙着算计别人,到头来自己却被生活给算计了,要得到你没有的东西,就必然要牺牲自己所拥有的,上帝是公平的!他们不会在双休日去登山望月看日出,也不会享受“山山水水都有情”的乐趣,只有无尽地工作、工作、工作……挣钱、挣钱…… 可是,在他们匆匆忙碌地过完这一生之后,又可以得到些什么呢?知识?钱财?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多又有什么用?人生苦短,若不适时享受人生,待到他晚年时,记忆中能回顾的只是他年轻时如何努力工作,如何受到上司的称赞而已。而这些“荣誉”的背后,只是空虚,寂寞。等到他临终前,他唯一想到的事:我忙了一生,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 人生中其实有许多欢乐,在于你怎样对待人生。朋友们,悠着点,不要太匆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根据题中材料,可立意的角度有:穷则生变,只要肯发奋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莫言因吃上饺子而决定当作家立意,这个立意也较为常规;逆境中成长,从莫言成长环境的坎坷和莫言最后的成功立意;人性,莫言的成功源自他从小有当作家的理想,但这个理想的触发点似乎并不见得高尚,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真实的人。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中曾说到:“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他真正关注的是人性,是民生。 三个立意,三个层次,需要学生对材料的全面把握,如果忽视了材料的第三句话,考生最多的会立在逆境成长上,材料看全面了,最多的会立在理想上,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可能看到莫言身上反应的是真实的人性,但难度较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罗塞塔探测器包括轨道器和名为“菲莱”的登陆舱两大部分组成。经过十年追赶,2014年8月6日,罗塞塔飞船进入围绕彗星运行的轨道。2014年11月12日,罗塞塔飞船释放“三条腿”的“菲莱着陆器。“菲莱”成功登陆彗星表面。评论文章《“菲莱”着陆彗星创造奇迹》指出着陆器造访彗星成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带回宇宙探索,将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

菲莱着陆带来的欣喜,不久便被担忧取代。③经过惊心动魄的3天3夜之后,11月15日由于着陆器电池耗尽,历尽磨难才登陆彗星的“菲莱”休眠

对此,在月球上孤独地生活了很久的月球车“玉兔”给“菲莱”发了一条微博睡着并不可怕看看我,每次他们都以为我不会再醒来,但我都醒来了虽然孤独可怕,但你并不孤独别忘了,还有会在轨道上等你醒来的罗赛塔。

肯定有很多人问你为什么要历尽千辛万苦去看彗星呢?我知道那是因为有科学家相信,曾经有很多的彗星撞击过地球,带来了生命之源——水,也许还有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甚至生命本身。彗星封存的太阳系早期资料,也许能帮人类回答那个经典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在此之前,⑧2012年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亲吻火星;2013年中国“玉兔号”月球车登陆月球,寻找嫦娥:它们承载的其实都是人类探索神秘太空的梦想。

(1)在①③④⑤中,有语病的是:       (只填序号)  (1分)

     针对语病的修改:                                               (1分)

(2)在②⑥⑦⑧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两项(3分)

一项是       (只填序号)修改:                                                                     

另一项是      (只填序号)修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结构相似,修辞相同,语意相关。(5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快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莫言作品(《红高梁家族》《牛》《蛙》等),在实体卖场和网店都断货,莫言10年前的手稿飙升至l20万元,其作品的影视改编费也水涨船高……搞笑的是,有网友昨日发帖称,莫言获奖后,淘宝网上出现了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

烤鸡,还是那种烤鸡,并未加入特别佐剂,把烤鸡肉变成天鹅肉;手稿,还是10年前的手稿,并未再经陈年酿造,把手稿变成“泸州老窖”;“高梁”,还是那片高粱,①        ,②        ;“牛”还是那头牛,                  ;“蛙”还是那只蛙,并未经过千年炼,        。莫言,还是那个莫言,只是他身上的那道光环,把有些人的嘴脸照得有些扭曲变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河北行唐县奶农李娟(化名)最近多了一项任务,把交不上去的鲜奶提到养牛小区周围的田里倒掉。

和李娟一样,很多2014年上半年刚刚高价买入奶牛的河北省奶农们正忍受煎熬。

经历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后,鲜奶价格曾一路飙升至5元/公斤,很多奶农都花高价买入了奶牛。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鲜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与此同时,饲料售价居高不下,养殖成本上升,奶牛顿成了烫手山芋。

更要命的是奶企鲜奶用量减少,奶农的鲜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鲜奶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成了奶农们不得已的选择。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在乳业专家看来,收购标准提高,乳制品生产企业自身牧场增加,进口奶粉大量进入市场造成国产牛奶销量下降是奶农倒奶或卖牛的主要原因。

2008年后河北省兴建的奶牛养殖小区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主管部门人士介绍,这些奶牛养殖小区所产鲜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遭受限量、拒收,甚至遭到淘汰;但记者发现,按照牧场化管理模式改建这些奶牛养殖小区也面临着现实窘境。

其实,近年来,我国已经多次出现倒奶事件。2014年8.9月,因为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决定从2014年8月1日起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收购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市的鲜牛奶,众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和奶农代表选择倒奶杀牛。2015年1月4日,因为收奶纠纷,河北廊坊的奶农把整车原奶倒掉。

(1)请将以上文字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12个字以内)(2分)

(2)概括奶农处于窘境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                陈平原

随着时光流逝,前辈们渐行渐远,其足迹本该日渐模糊才是;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有心人的不断追忆与阐释,加上学术史眼光的烛照,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距离太近,反而难辨清浊与高低;大风扬尘,剩下来的才是“真金子”。今日活跃在舞台中心的,20年后、50年后、100年后,是否还能常被学界忆起,很难说。作为读者,或许眼前浮云太厚,遮蔽了你我的视线;或许观察角度不对,限制了你我的眼光。借用鲁迅的话“伟大也要有人懂”。就像今天学界纷纷传诵王国维、陈寅恪,20年前可不是这样。在这个意义上,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不管多厚的油彩,总会有剥落的时候那时,什么是“生命之真”,何者为学术史上的“关键时刻”,方才一目了然。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对于那些曾经作出若干贡献的先行者,后人须保有足够的敬意与同情。15年前,我写《与学者结缘》,提及“并非每个文人都经得起‘阅读’,学者自然也不例外。在觅到一本绝妙好书的同时,遭遇值得再三品味的学者,实在是一种幸运”。

所谓“结缘”,除了讨论学理是非,更希望兼及人格魅力。在我看来,与第一流学者——尤其是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结缘”,是一种提高自己趣味与境界的“捷径”。举例来说,从事现代文学或现代思想研究的学人,多愿意与鲁迅“结缘”,就因其有助于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提升。

对于学生来说,与第一流学者的“结缘”是在课堂。他们直接面对、且日后追怀不已的,同样并非是那些枯燥无味的“课程表”,而是曾生气勃勃地活跃在讲台上的教授们——20世纪中国的“大历史”、此时此地的“小环境”,讲授者个人的学识与才情,与作为听众的学生们共同酿造了诸多充满灵气、变化莫测、让后世读者追怀不已的“文学课堂”。

如此说来,后人论及某某教授,只谈“学问”大小,其实是偏颇的。没有录音录像设备,所谓北大课堂上黄侃如何狂放,黄节怎么深沉,还有鲁迅的借题发挥等,所有这些,虽然都只能借助当事人或旁观者的“言说”,但搜集、稽考并解读这些零星史料,还是有助于我们“进入历史”,走近前辈大师。

时人谈论大学,喜欢引梅贻琦半个多世纪前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何为大师,除了学问渊深,还有人格魅力。记得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有这么一句话:“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走出校门,让你获益无穷、一辈子无法忘怀的,不是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教授们的言谈举止,即所谓“先生的音容笑貌”是也。在我看来,那些课堂内外的朗朗笑声,那些师生间真诚的精神对话,才是最最要紧的。

正因为此,除了井然有序、正襟危坐的“学术史”,那些隽永的学人“侧影”与学界“闲话”,同样值得珍惜。前者见其学养,后者显出精神,长短厚薄间,互相呼应,方能显示百年老系的“英雄本色”。老北大的中国文学门(系),有灿若繁星的名教授,若姚永朴、黄节、鲁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沈兼士、刘文典、杨振声、胡适、刘半农、废名、孙楷第、罗常培、俞平伯、罗庸、唐兰、沈从文等,这回就不说了,因其业绩广为人知;需要表彰的,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的诸多先生,如游国恩、杨晦、王力、魏建功、袁家骅、岑麒祥、浦江清、吴组缃、林庚、高名凯、季镇淮、王瑶、周祖谟、阴法鲁、朱德熙、林焘、陈贻焮、徐通锵、金开诚、褚斌杰等先生。正是他们的努力,奠定了今日北大中文系的根基。

没错,学问乃天下之公器。可有了“师承”,有了“同窗之谊”,阅读传世佳作,以及这些书籍背后透露出来的或灿烂或惨淡的人生,则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文字寿于金石,声音却随风飘逝,虽然当初五彩缤纷的文学课堂,早已永远消失在历史深处,但在感慨唏嘘之余,长久凝视着百年间前辈们那些歪歪斜斜、时深时浅、却永远向前的足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1.怎样理解“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不管多厚的油彩,总会有剥落的时候”这句话的含意?(2分)

2.作者在第⑥段提及黄侃、黄节、鲁迅等人,请问这有什么作用?(5分)

3.作者为什么说除了井然有序、正襟危坐的“学术史”,那些隽永的学人侧影与学界闲话同样值得珍惜?(5分)

4.请概括本文中的“大师”的共同特点。(4分)

5.鲁迅 “伟大也要有人懂”。作者在本文中引用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你的知识积累或亲身体验,举例对这句话进行评价。(7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诗句。(6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叠词来感叹人个体生命短暂,但是人类生命和江月一样延绵不绝的句子是:                                             。”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迷离恍惚,道路弯曲不定的世界的两句诗是:“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诗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