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高手在工作时经常处于目无全牛的状态。 B.《阿房...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高手在工作时经常处于目无全牛的状态。

B《阿房宫赋》真是一篇不刊之论啊。

C这次会考我的成绩比预想的好一些,算得上差强人意

D跨年那天,得知可以进行跳蚤市场的体验活动,同学们弹冠相庆   

 

D 【解析】 试题分析: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是贬义词。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他是个男生,却有一双巧手,女红(gōng非常出色。

B衣(yì锦坊是福州名片三坊七巷之一。

C《三国演义》中很多好汉出生绿(lǜ林。

D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奴颜婢(bì膝的人。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A处)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                    ,谁得而族灭也?

(3)                    ,只是朱颜改。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6)出师未捷身先死,              

(7)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8)             ,青雀黄龙之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4年7月清华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刘媛媛参加了电视台《超级演说家》的比赛,她将2013年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 ”(不作不会死)作为自己演讲的话题,并定义——“作,就是不安现状地瞎折腾。”她说:“我想任何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想‘作’的冲动……可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听着别人的声音为自己的人生画格子,呆在格子里的没有什么风险,也不会被嘲笑……但一个没有把百酒都尝过的人,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个一辈子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不会有真正丰富的人生,毕竟‘No  Zuo  No  Life’(不作不会活)。”

听了刘媛媛的演讲后,班里的同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甲说: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尝试,有些“作”就是会毁掉人的一生。

乙说:我就认为,生活嘛,原本平平淡淡才是真。

丙说:是啊,平凡、平静的生活也有其精彩之处。

丁说:可是人不在年轻的时候挑战一下自己,更待何时呢?

……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26分)

卢梭铜像前的思索

我独自去游日内瓦湖,为了上卢梭岛。

卢梭岛的面积不足两亩,数株高大的白杨,茂盛的枝叶几乎将小岛遮了个严实。绿影间的一块小小的草地上,高高地耸立着十八世纪激进的资产阶级理论家、著名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铜像。

凡是读过一些外国书的中国人,谁不知道卢梭的《民约论》《物竞天择》《爱弥尔》和《忏悔录》呢?谁没有听说过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呢?微风从远处亮晶晶的湖面上吹来,片片被秋色染黄的杨树叶,轻轻飘落在碧绿的草坪上,黄黄绿绿,重叠相间,编织着我异乡的梦幻和灵魂的追求

1712年6月28日,卢梭诞生在日内瓦一个贫苦的钟表匠的家里。后来,他在这座湖滨城市受过苦,逃过难,著过书。因此,后人为他在此塑造了这座铜像。

像底座呈四方型,卢梭坐在一把旧木椅上。他将厚厚的一叠书稿置于左膝上,身体稍微前倾;右手擎笔,正陷入沉思。他赤着一双大脚丫,两只补过的拖鞋闲置一边,左脚跷放在一个小凳上。那神态和造型,表现出这位思想家不接受任何拘束的本性。这尊铜像,显然颇费雕塑家们的匠心:他既像个流浪者,又像个作家、不屈的斗士和思想家。

卢梭的几部名著发表后,曾受到巴黎最高法院的通缉和周围一些人甚至朋友们的围攻,他不得不仓皇逃到瑞士的圣皮埃尔岛上。使人难以相信的是,小岛上的植物竟然使他喜出望外:“我动手写起《圣皮埃尔岛植物志》,我一样不漏地去描写岛上的各种植物……我手拿放大镜,挟着《自然的体系》,在岛上考察。我将小岛划分成若干方块,以便按不同季节,逐片将这些方块走完。”

⑦这就是大师与常人的区别,尽管条件极其有限,他可以让整个心思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用全部精力去进行新的研究与思索,而且“一不注意”,就会有新的伟大的成果产生。他发现“夏枯草两只长长的雄蕊是如何分叉的;荨麻和墙草的雄蕊是怎样具有弹性的……” 这些细微的变化,只有在专业的植物学家眼中才可能被注意,然而竟被一位逃难的思想家和大作家发现了。

⑧卢梭也喜欢找一处绿树与碧水相间的细腻的沙滩,看那一波一波的湖水怎样拍击堤岸,听那湖里的涛声与树上的蝉声如何交织共鸣。在这寂静美妙的时刻,他那不安分的思维的触角又开始了运动:“它们取代了我那因幻想而停止的内心活动,不费心神就足以使我愉快地感到自己的存在。”随着那风声与涛韵的相互会话,“‘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惟一的感觉就能够把我们的心灵完全充实,凡是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就都可以称自己为幸福的人”。

⑨我们常听说,这个孤独,那个孤独。但看到树叶和水波就能获得充实和幸福感觉的人,怎么会产生孤独呢?但世上最复杂的莫过于人的思想。卢梭还说:“人类的绝大部分,由于不断受到各种欲望的纠缠,他们很少能够感受到这一境界 ……他们若是渴望这些甜蜜的沉醉而讨厌积极的生活,那是没有益处的,因为对生活不断产生的需要给他们规定了义务。”

⑩一个人能否在任何环境中拒绝孤独,排除欲望的纠缠,获得充实与幸福,而又能完成那种因生活不断产生的需要给他们规定了的义务,这才是应该追求的高尚境界。

卢梭岛,是处宁静、高雅、诗化了的土地,是他进行思索的一块净土。生前,他在漫长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奔波,在生活的苦海里挣扎,在围攻谩骂中反击,在困惑与彷徨中探索。如今,他冤屈而明净的灵魂,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安息。  

当我要告别的时候,似乎听到黑色的铜像在诉说什么:你读过我的书吗?你能理解我吗?

(取材于李存修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段写到了卢梭的铜像是“赤脚”,还有“两只补过的拖鞋”,意在表现他生前十分贫穷,如同一个流浪汉。

B.第⑦段“一不注意”用引号有强调作用,强调新的伟大的成果产生时,会给人意外感,好像是不经意的获得。

C.卢梭岛植物茂盛,静谧优美,因而卢梭才能远离外界的喧嚣和攻击,甚至完全融入自然,达到“忘我”之境。

D.结尾段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连用两个问句来启发人们或许可以更多地关注和理解这位伟人坎坷、丰富的一生。

E文章既描写了所见到的景物,又重点分析了卢梭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品质,夹叙夹议,层层深入,浑然一体。

2.结合文意,请分别说出第段画线句中“异乡的梦幻”和“灵魂的追求”指什么。(4分)

答:                                                                                                      

3.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卢梭岛,是处宁静、高雅、诗化了的土地”?(6分)

答:                                                                                                     

4. 孤独是生命中难免遇到的状态。一位诗人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肯定了孤独的价值;而有本书名为《孤独是可耻的》,认为应该拒绝孤独,注重社会联系。你怎么看待孤独?请结合这篇文章或其他的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

1.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2.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4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唐·蒋贻恭《咏蚕》)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灞上秋居》)

3.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析。(5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