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5分)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

文言文阅读(15分)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

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

[2]泉:钱。

[3]莒(jǔ):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

[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百金            赢:背着。

B.岁又大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

C.禄养既不          逮:及

D.在体              适:舒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母子得半饱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恐开口假贷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以今日过望则乐           慎勿妇死

D.左宜右有                 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弟弟“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来养活自己和妻儿,觉得这样比做剥削百姓的官员要强。

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

②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1.A 2.D 3.B 4. ①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的话),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 ②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就真的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A“赢”意为“剩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才/竟然,却;B我们/他的;C视为/为了;D那么,就;表结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3. 试题分析:B项是别人的议论闲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噶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 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买贵卖,追求经商的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 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吃个半饱。一天不缠丝,就只有忍受饥饿什么都不做,有人问吃过了吗?就说:“已经吃过了。”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你也拾柴挑水,烧火做饭,有空就坐在母亲身边,也学缠丝。亲戚宗族,害怕我们开口借钱,不敢来我们家,母亲也告诫我们不要与他们来往,担心惹他们讨厌。有的人甚至议论说我们的先辈好施舍财物,不为子孙考虑,以致有今天的穷困。他们特别嘲笑我读书,说我糊口谋粮都忙不过来,还想当秀才,真是自讨挨饿。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可咸丰十年,贼寇又来作乱。我跟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人吃马肉,煮牛羊之皮充饥。五月,城被攻破,我背着母亲逃难,挖野菜充饥,母子二人到了十月身上仍没有一丝棉絮。你被贼寇抓去差点死了,脱逃回家,身体和脸色被折磨得没有人样。各种疾病交替发作。这时的饥寒交迫可比道光末年,但颠沛危险、忧伤困苦又超过了那个时候。从前管仲曾告诉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日子,我也想着在堂阜的囚徒生活。”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 老子说过:“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耻辱。”把今天的生活视为超过了期望,就会快快乐乐;如果还有过分的欲望,那么耻辱随后就要来了。我在军队中,不是没有很多费用,但是每当面对丰盛的饭食,就想起先父未曾吃到;每当穿上华丽的衣服,就想到先父未曾穿过。美味甘甜在口中,衣服舒适在身上,却痛在心里。既然没来得及以俸禄来孝养父亲,若能在天地之间建立功名,使姓氏流传不朽,祖先有知,将会含笑九泉。我蹉跎岁月到了中年,但这种志向没有衰减。至于富贵的快乐,我不能享受,也不忍心享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小楼昨夜又东风,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6)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1)填空(4分)(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I处第一行)   

①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二把火烧的是             (地名)。

②汉献帝被关羽气质打动,赠关羽的“             ”(外号)的美称。

③赤壁之战,周瑜利用了同窗好友        (人名),达到了欺骗曹操的目的。

④失街亭、空城计之后,诸葛亮挥泪斩             (人名)。

(2)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主要情节。5分 (答题纸I处第二行开始书写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H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

【注】①诚:真是。②熄:同“息”。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③冠:男子成人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④女:同“汝”。⑤淫:乱;移:变;屈:挫抑。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定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G处)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不敢引疾    ②臣敢上壁

B.①御制诗纪其事 ②日削月割,趋于亡

C.①四海好学能文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D.①去人爱思之   ②临清流赋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4.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2)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