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5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5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赠哀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5分)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

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

[2]泉:钱。

[3]莒(jǔ):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

[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百金            赢:背着。

B.岁又大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

C.禄养既不          逮:及

D.在体              适:舒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母子得半饱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恐开口假贷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以今日过望则乐           慎勿妇死

D.左宜右有                 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弟弟“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来养活自己和妻儿,觉得这样比做剥削百姓的官员要强。

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

②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小楼昨夜又东风,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6)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1)填空(4分)(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I处第一行)   

①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二把火烧的是             (地名)。

②汉献帝被关羽气质打动,赠关羽的“             ”(外号)的美称。

③赤壁之战,周瑜利用了同窗好友        (人名),达到了欺骗曹操的目的。

④失街亭、空城计之后,诸葛亮挥泪斩             (人名)。

(2)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主要情节。5分 (答题纸I处第二行开始书写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H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

【注】①诚:真是。②熄:同“息”。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③冠:男子成人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④女:同“汝”。⑤淫:乱;移:变;屈:挫抑。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定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