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瞳孔(tóng) 回...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tóng)  (suò)   (dǎo)   (xiáo)

B.阡(mò)   鸟(jī)    (yè)    泣(chuò)

C.战(lì)    吸(shǔn)  (pǔ)    粟(shū)

D.养(rú)    (lǜe)   橹(qiǎng)  (yè)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题主要涉及到多音字如“咽”以及形近字“溯”的误读现象等考查,难度不大。A.回溯sù;C.吐哺bǔ;D.拙劣liè,樯橹qiá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70分)

作家顾晓军说,事物往往是立体的。

漫画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阅读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近日,郑州市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雨走上街头,手拿纸牌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据81岁的梁永祥老人介绍,他们是国棉三厂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7年前就开始这一倡议活动。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90后生活不易,作为一名老者,平日坐公交出行时,也应当多关爱这些孩子。( 《大河报》

老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7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则材料,以立志、惜时为内容,在横线上补全一副对联。2分

沈钧儒老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学者。他很珍惜时间,反对无谓的闲谈,客人如无事,接待不超过五分钟。沈老如此珍惜时间,与他既要立大志又崇尚实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请你帮他补全下面一副用来自励自警的对联。

              千载想,            五分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目前,我国收藏者人数已递增至7 000万以上,全国的收藏媒体已经有50多家,古玩市场也达到了60多个。其实,爱好收藏,并不是什么坏事,它可以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文明。对个人来说,收藏能 情养性,满足人的求知和审美等精神需求。但是,凡事都要讲究个度,如果收藏热过了头,就会走入误区,与收藏的初衷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3.文段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焦菊隐与《茶馆》

宋玉珍

说到中国话剧,特别是1949年以后,人们错不开的话题是北京人艺;说到北京人艺,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是焦菊隐。

1949年以后,焦菊隐的艺术生命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导演的第一个戏是老舍的剧本《龙须沟》。为了统一这个杂牌军的创作方法,焦菊隐决定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从体验生活、培养“心象”、进入角色、化为形象的途径,建立起他们和谐、一致的新的演剧观念。焦菊隐一面花大力气修改老舍的剧本,一面动员演员们进入龙须沟去体验生活。

在龙须沟,演员们一呆就是两个多月,他们观察、体验、熟悉人物,并根据焦菊隐的要求,写出了很多观察日记和角色小传,每周向导演汇报一次。对于演员们交上来的文字材料,焦菊隐都做了认真、仔细的批示。在排戏时,焦菊隐有意识地要消灭演员演戏的感觉,要求他们从人物出发,进入规定情景,实现舞台的“一片生活”。

最能体现焦菊隐导演功力的,应当是话剧《茶馆》。

提起焦菊隐与老舍的再度合作,还有一段剧坛佳话呢。原来,在排演《龙须沟》时,焦菊隐就亲自动手删改老舍的剧本,舒乙回忆说:“原剧中75%的台词都被焦菊隐给改动过了,剧院里还印了一个白皮的演出本,署上了焦菊隐的名字。这让老舍不高兴了,他坚持要出文学本。老舍说,人家是专家,他把我的戏剧结构给拆了。后来老舍写的《方珍珠》就拿给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去演。但是,他们最终发现,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合作才是最合适的。《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其实,焦菊隐对老舍是很尊重的,他逢人便说:“老舍先生的剧本是一座金山,越往里挖金子越多。”那么对于《茶馆》这座金山,他是怎么挖掘的呢?

从二度创作出发,焦菊隐仍旧帮助老舍整理剧本,他根据舞台的动作节奏要求,对台词进行前后顺序的调整,认真挖掘台词背后的动作性和人物的心理特征,力求使每个人物都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在第一幕的开场,焦菊隐增加了20多个茶客,着意渲染大茶馆在繁盛期纷繁、缭乱、熙熙攘攘的场面。第一幕里出现了个吃洋教的小恶霸马五爷,本来不过短短的几句台词,一个明显的过场人物,但焦菊隐却让这个形象在舞台上变得丰富起来:马五爷傲慢地坐在雅座里,他只一句话就让两个泼皮服了软,他目中无人地走过一排茶桌,听见教堂钟声,他立即收住脚步,煞有介事地在胸前画起了十字。就是这么几个焦菊隐加进去的舞台动作,一下子把吃洋教的人的威风尽显无遗。第一幕结尾时,太监娶老婆的丑剧已经演完,这时两位下棋的茶客,突然来了一句“将!你完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幕就此关闭,这同样表现了焦菊隐对艺术韵味的追求。

据郑榕回忆,《茶馆》第一幕,先生让演员以茶客的身份去体验生活,在写出了观察笔记和人物小传之后,反复做小品,设计彼此间聊天的话题。有一天排开场的戏,先生让大家尽情发挥,后台的音响效果也配合着轰鸣起来。先生听着,看着,然后发出指令,让这一桌的声音再大一点,让那一桌的声音弱一点。他像个交响乐的指挥大师一样,让舞台上形成了多个声部,各个声部此起彼伏,在他的调理下,非常富有层次。如果《茶馆》是一部交响乐,那么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声部都和谐地建构着一个整体。

从1958年首演至今,《茶馆》已经演出500多场了,不仅在法、德、美、日、新加坡等国获得了国际声誉,被誉为“东方舞台艺术的奇葩”,而且创造了一台戏剧经久不衰的艺术魔力。

(节选自《传记文学》,2011年第1期)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说到北京人艺”,绕不开的是焦菊隐,是因为他成功地导演了很多话剧,特别是被誉为“东方舞台艺术的奇葩”的《茶馆》,为中国当代话剧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

B因为焦菊隐是专家,所以他在导演《龙须沟》时,花大力气亲自动手删改老舍的剧本,把原剧中75%的台词都给改动过,还在《龙须沟》署上了焦菊隐的名字。

C焦菊隐导演为“马五爷”加上“画起了十字”的舞台动作,使得“马五爷” 这个形象在舞台上变得丰富起来,尽显了吃洋教人的威风,体现了焦菊隐高超的导演艺术。

D《茶馆》的成功在于作家老舍很好地利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进行了独到的艺术创作,而导演焦菊隐对于这座金山的挖掘,也显示其二度创作的胆识与功力。

E如果说《茶馆》是一部交响乐,那么焦菊隐就是交响乐的指挥大师。文中记述他指导排演《茶馆》第一幕开场戏的情景,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深厚的导演功底。

2.焦菊隐一直把导演看作是一种二度创造的艺术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突出表现这一点的4分

3.从本文看,《茶馆》的演出如此成功,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