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四道题目。(12分)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四道题目。(12分)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至山半,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答云:“亦无甚事,东西奔驰而已。”便问逆旅主人姓名,众具告之。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众既归寓,亦谓其未必即来。厌旦俟,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聊斋志异·柳氏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村人共骇,亦不敢其死      询问,追问

B.我于四月七日,在此     

C.似未必有               

D.汗流接                    连续不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厌旦俟             未落  

B.杀骡             为期 

C.初义为客侣         秋其代序

D.骂父              不改乎此度

3.下列句子中“见”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君既若见录

A.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             B.彼既见思

C.如必欲见,请伏椟中             D.渐见愁煎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西川四十余岁,生了个儿子,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骡杀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

B.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

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

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1.D 2.D 3.B 4.A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D项,踵:脚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何:为什么。A.之: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介词,可译为“把”;C.与:介词,跟,和,同/连词,可译为“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B项与例句都是“我”;A项是“看见”的意思;C.项“见面,看见”;D.表被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A项,柳氏子是“大怒骂”;“寻死”意为“不久死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胶州的柳西川,是法内史的管家,(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才)生了一个儿子。柳西川溺爱儿子到了极点,什么事都由着儿子的性子,唯恐违背了儿子的意思。儿子长大后,浪荡奢侈不守规矩,柳西川一生的积蓄被挥霍殆尽。后来,儿子生了病,柳西川本来养着一个好骡子,儿子说:“肥骡子肉好吃,把骡子杀了给我吃,病就好了!”柳西川便想杀匹跛骡子,儿子听说后,愤怒地咒骂起来,病势也更加沉重,柳西川很害怕,忙杀了好骡子给他吃,儿子才高兴起来。但只吃一片骡肉,便扔在一边不吃。病情终于没有好转,不久就死了。柳西川心情悲痛得直想死去。 过了三四年,柳西川村里的人结香社去泰山祭拜。走到半山腰,见一个人骑着匹骡子迎面奔跑过来,奇怪的是那人模样非常像柳西川死去的儿子。等他来到眼前一看,果然是。那人下骡来给每个人作揖行礼,相互问候了下。村人都很惊骇,也不敢提他已经死了的事,只是问他:“在这里干什么?”柳子回答说:“也没什么事,四处跑跑罢了。”便打听众人所住旅店主人的姓名,众人告诉了他。柳子拱拱手说:“我正好还有件小事,来不及叙谈了,明天去拜访你们。”说完,骑上骡子走了。 村人回到旅店,以为柳子未必真来。第二天一早等着他,他果然来了。把骡子拴在走廊的柱子上,走进屋子说笑起来。众人说:“你父亲天天想念着你,你怎么不回去探望探望他呢?”柳子惊讶地问:“你们说的是谁呀?”众人回答说就是柳西川。柳子一听,神色大变,过了好久,才说:“他既然思念着我,请你们回去捎话(给他):我于四月七日,在这里等他!”说完,告辞走了。 村人回去后,把当时的情景讲给柳西川。柳大哭,按约定的时间赶到那家旅店(去见儿子),他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店主人。店主人劝阻他说:“那天我见你的公子神情很冷酷,像是没安好心。依我看来,还是不见为好!”柳西川哭泣着,不相信店主人的话。主人说:“我不是故意阻止你,鬼神的事情不能以常理来度量,我是怕你遭到伤害。如果你一定要见,请你预先藏在柜子里,等他来后,看看他的言语和神色,如可以见你再出来。”柳西川按他说的藏在了柜子里。一会儿,柳子果然来了,问店主人:“姓柳的来了吗?”主人回答说:“没有!”柳子气愤地骂道:“老畜牲干什么不来!”主人惊讶地说:“你怎么骂父亲?”柳子又骂道:“他是我什么父亲!当初我讲义气和他合作经商,没想到他包藏祸心,暗中吞了我的血本,蛮横无理赖帐不还!这次我一定杀了他才甘心,他哪里是我什么父亲!”说完,径直出门,边走还边骂:“便宜了他!”柳西川在柜子里听得清清楚楚,冷汗从头一直流到脚跟,大气也不敢出。直到店主人叫他,他才钻出柜子,狼狈地逃回了老家。 异史氏说:“(像柳西川这样)突然得到巨额财富,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他还钱的时候多难堪。(柳子)把家业糟蹋浪费的一干二净之后,死了犹不忘报仇,人的怨毒之心也太可怕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的是(    (3分)

A.俟我于城隅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肇锡余以嘉名      D.亦自缢于庭树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3分)

A.余曰灵均         B.自秦罗敷

C.谢家夫婿         D.足以汝身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如果常有团体合作的训练,在学问上可以免偏陋,在性情上也可以免孤僻

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商讨,实验的配置,遗误的检举,都必须群策群力。

学生们尽管成群结队,实际上各人一心,每人独自上课,独自学习,独自完成学业,无形中养成个人主义的心习。

他会有很浓厚而愉快的群的意识,他会深切地感觉到:能尽量发挥群的力量,才能尽量发挥个人的力量。

现行教育有一个大毛病,就是许多课程的对象都是个人而不是团体。

其实学问像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地方甚多。

A.⑤③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⑤③⑥②①④      D①⑤②④⑥③

 

查看答案

下面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使我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C.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要1000多元,可合在一起才300多元,价钱便宜了近3倍。

D.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响应,大家趋之若骛,踊跃报名。消息传到很多当年“老支边”耳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对该计划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对国家发展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当然,尽管今天西部的条件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大学生们也要有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准备。

A.趋之若骛      B.不约而同     C.功德无量      D.同日而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