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2分)如何理解此矛盾?(4分)

 

(1)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度。(2分) (2)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考动机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的文章都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必须多阅读,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了解经典名著的思想,这样积少成多,有助于理解文段内容。本题也意在引导学生多读经典。 译文:①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哪里敢当!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仅仅做到如此罢了。”这是指孔子的教学态度。 ②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可见,体现了孔子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自己领悟,让学生自己能举一反三。这是教学方法的范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选做一题)(5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85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备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不纳丞相之言”所指何事?刘备是如何托孤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第95回选段,回答问题。

忽报马探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街亭为什么会失守?  “大事去矣”的“大事”指什么? 

答第(   )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孙权引十万大军,来攻合肥。曹军守将张辽派李典在逍遥津北埋伏。吴军行军至此果遇埋伏,孙权欲渡小师桥,桥已被张辽所断。孙权无奈,纵马拼死越过,幸免一死。  (第67回)

B.刘备挥师东进,欲灭东吴。鲁肃以全家性命作保,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大都督。孙权去所佩剑与陆逊曰:“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 (第83回)

C.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镇守西凉。诸葛亮施反间计,使曹睿将司马懿连降三级,仅担任平西都督的职务。  (第91回)

D.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时,唤军匠在上方谷(葫芦谷)中秘密制造木牛流马,用来搬运粮米,甚是便利。司马懿得知大惊,伏兵夺得数匹,依样制造。(第102回)

E.吴军将领陆抗在边境与晋军守将羊祜和睦相处。孙皓要陆抗进兵伐晋,陆抗拒绝,被罢了兵权。羊祜闻陆抗罢兵,孙皓失德,上表请求伐吴。(第120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当斩          坐:犯罪

B何来        谒:拜见

C王策安所决耳  顾:回头看

D慢无礼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3分)

常从人寄食饮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未之奇也  ④王素慢无礼 ⑤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告诉汉王,假如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B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C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胯下爬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D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3分)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与例句的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例:惟利是图

A.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仕宦于台阁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①何以解忧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