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怀疑,习惯抱怨,不愿去相信别人的真诚善良...

作文(60分)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怀疑,习惯抱怨,不愿去相信别人的真诚善良,不愿去相信世间的纯真。然而,一个动人的微笑,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无私的举动,或是一幕感人的场景,又往往让我们的内心涌动着美好的暖流。

请以“相信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记叙; 2.文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3.要写出波澜,表达真情实感。

 

相信美好 高一(6)班 杨博琳 世间许多纯真的美好,就似那秋日的雏菊,细微琐屑却又纯真质朴,在岁月的夹缝间绽 放笑颜。那么行走在纷纷扰扰中的我们,何不去想,相信那最纯真的美好,共同缔造美好的家园。 曾经的我,竟是那般的满腹猜疑,竟让现如今的我不敢相信。 白菊淡淡的清馥在微凉的秋风中飘过, 我也与密友驻足在那朵朵灵秀却不失去高雅的菊前。白静的秋菊,花瓣轻卷,午后的阳光在柔美的菊上洒下一抔金辉,那份纯真的美丽竟让人不忍移开眼去。 我和密友会心地笑了笑了, 从包中掏出相机,想要记录下我们与这白菊共存的美丽一瞬, 却又立马犯难起来,谁替我们照呢? 我们拿着相机不知如何是好。恰在这时,一名年轻女子走过来。只见她约莫二十多岁, 涂脂抹粉,妖娆冷艳。她走上前来,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犯难。 “你们需要我帮你们拍照吗? “她的声音十分冰冷, 在我听来, 不带一丝情感。 我正在迟疑着, 密友却一把把相机递给她,开心地笑着说:“那真是太好了,太谢谢你了! “我心中暗自嘀咕着:这丫头怎么随便就把相 机给别人了,要是她拿着相机跑了,那可怎么办? 我没有露出声色,只是凝神看着那个相机。红色相机随着女子一起向后退去,我的汗毛立即竖起,怒目而视:她究竟想干什么?我身上每一根神经都紧张起来,似乎只要她一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我就会立马扑上去。“向后退点,我要把花儿也照进去。 “女子朝我们喊来。 密友拉了我一下,我却怎么也不愿意动,直直地站在那里。余光中那片白色的雏菊竟然 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我却不愿意眨一下那已经有些酸涩的眼眸。拍完后,那女子走过来,密友开心地接过相机,而我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我本来想 把菊花多拍一点进去的,可惜你们不愿意挪动。这时的我,看向照片,背后那片白菊依然吐露芬芳,纯洁、高尚、却又纯真质朴。照片中的密友绽放着如菊般的璀璨笑颜,而我,虎虎地站在那里,瞠目而视,双眉紧蹙。 我的心中似乎有些空落落的。那名女子径直走向我们,给予帮助,而我却是满腹狐疑,不敢相信。她毫无恶意的举动,却被我假想成坏人。相形之下,我觉得自己竟是如此不堪一 击。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人的心灵便是方寸田园,人的信念便是颗颗种子。相信了丑恶, 便会种下丑恶的杂草;选择了不信任,便会埋下不信任的藤芽;而相信了美好,便会绽放美 丽的花朵。 那方寸田园虽然不大,足以影响我们的举止、 谈吐、 高度。 而每个人的言行举止、 道德思想又构建着祖国、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那么,何不在心中埋下美好的信念。相信美好,让美好的花朵如白菊在人的心底吐香露蕊,绽放纯真的笑颜;相信美好,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如白菊的芬芳袅袅传开! ! 相信美好 高一(6)班 陈相成 多少次,泛舟于记忆的江河上;多少次,徜徉在心灵的苗圃里??只为捕捉到那一幕幕 美好的景致,珍藏在心底。我始终相信美好,或许内心一直有美好的暖流在涌动。 那是一场持续三日的大雪,素有“火炉”之称的江城也仿佛落入了冰洞,街上冷得令人 哆嗦。 “天下最苦莫过书生” ,在这大雪天里赶去上学的我不由得想起了这句至理名言。看时 间尚早,我踏入一家早餐店想取暖一番。不料被店主发现,质问我: “你,要吃么事?”我 无奈买下一杯豆浆才得以有“立锥之地” ,不禁感叹道: “天冷了,人心冷了,冬天哪能时时 处处有美好呢?” 店外有几名清道夫忙得不亦乐乎,刚刚铲出一条条道路,供车行人走,又将街道两边店 子外的墙上、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逐一清理。我下周要期末考试了,快过年了,可能他们要准 备整理、装饰街道吧。 清道夫们本来是手冻得发紫, 脸冷得僵硬的, 现在都有些汗意了, 脸、 鼻子、额头一直到两耳都红红的,微汗蒸腾的水汽和嘴里呼出的雾气交织在一起,分不清他 们是热还是冷。 那些花花绿绿的小广告实在是顽固, 就像蚊蝇趴在马牛的后背上一样难以移 除。清道夫们又铲又刷,也不过才把“广告世界”铲除冰山一角。其实,他们也清楚,这都 是徒劳——用不了多久,或许只是一个晚上, “广告大军”又会有“增援”了,尤其是寒假 培优、店家活动招聘、展销会等广告在这时节一直遍地开花。看到这里,我不禁长叹一声, 清道夫们的艰辛劳动与微薄工资, 让人隐隐感觉这世间的美好或许早就和工业文明高度发达 的人类社会说再见了吧。 看着时钟显示七点半,我意识到要赶紧走了,便将杯中豆浆一饮而尽,背起书包径直出 了店门。清道夫们已将右方“广告大军”悉数“歼灭” ,正向“中原”挺进。一位清道夫在 一张大的彩色长方形广告前驻足,眉头一皱, “唉”了一下,铲子一移,身子一偏,向其他 小广告“进攻”了。又有一名清道夫上前,紧盯这张广告,似乎它是一座不可攻破的碉堡一 样,也摇摇头去清理其余广告了。我不禁疑云笼上心头: “难道战无不胜的清道夫都畏惧了 吗?”因此,我上前一探究竟。 越向前,我越是小心,因为这广告暗藏玄机。走进看清,竟有一张清秀、俊朗的图片, 一个青春期的男孩,上方四个大字扎入心头——寻人启事,下方文字不多: 我是这个孩子的母亲,他少不经事,离家出走,希望好心人能联系我,必有重谢。 电话:××××××××;住址:×××××××× 看到这里, 我明白了一切。 清道夫们朴实的外表下竟有如此一颗颗美好善良而温润如玉、 高尚而柔软的心!我实在是惊喜不已,也对他们肃然起敬。 我仿佛找到了什么遗失已久的宝物,于是眼眶微润,不能自已?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及题干要求可知,这是一篇材料命题作文,构思时,要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构思立意。怀疑、抱怨、不愿去相信别人,与一个个让我们的内心涌动着美好的暖流的举动或场景构成了矛盾,因此,我们要学会不再怀疑,抱怨,要尝试着去相信别人,相信美好。要着眼于此立意,然后从生活经历中,筛选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通过精心构思布局,写出一篇记叙文。要注意适当的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等修辞手法。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结构一致。(2分)

成年累月的战事,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经济的不断衰退,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查看答案

口头表达时,短句有时比长句表意更清楚。下面的句子是一位学生对老师讲课的记录,请按格式把它改写为两个短句。(2分)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现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的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答:绝句是                             ,王维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 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画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引得春风度玉关阅读答案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 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 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 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明他更重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D 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胡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 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4分)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左宗棠在发展西北经济时,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率先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在“善于”和“勇于”中你更认同哪种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哀吾生之须臾,                              ,抱明月而长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昆山玉碎凤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乐府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1.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官军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