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6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6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2

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1.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2.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象词在诗歌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结合着意象词本身具有的作用,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明月,这个意象词具有相思的象征意义,在本诗歌中,诗人描写明月“何皎皎”,照着“罗床帏”,可结合着这两处语境,展开合理的联想,从相思和孤独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在抒情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故分析时,可先从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着抒情性的诗句来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后八句抒情,情因景“明月”而起,故采用了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展开联想,尽力描述出女主人公当时的情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君山①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②。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③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④,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注释    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②  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③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④ 湾碕:弯曲的岸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平生以为胜期          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            偕者:同游的人

C.因诵苏赋十数句        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而东      旋:回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月下舟中仰视        仰观宇宙

B.举诵苏赋十数句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替余蕙纕兮

D.既泊,命酒肴        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4.翻译上文有关句子。(6分)

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3

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3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大召开前,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绝如缕,这表明人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

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在这次研讨会上,他作为经理首先发言,看上去是说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有特指的,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心而抑志兮 左右 千万不复 伏清白以直兮 逆以我怀 天下 固前圣之所 谢家夫婿

A.①③⑤/②⑦/④⑥/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⑤⑥/②⑧/③⑦/

D.①②⑧///⑤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鸷鸟不群兮

②采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B①竞周容为度

我应他人

C①吾独穷困此时也 

②延伫吾将反

D①枝枝覆盖,叶叶相交通 

②怅然遥望,知是故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