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8月29日召开会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有一项“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其内容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促进了高考录取的公平但也有家长不解“孩子有特长为什么就不能加分现在不是鼓励全面发展吗?取消后对孩子特长的培养不利,而且又回到过去   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了。”

关于“减少和规范特长生加分”政策,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120字左右。

 

例1:“减少和规范特长生加分”是民心所向。当初出台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可是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不够,以及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引起社会的非议。所以“减少和规范特长生加分”遵循了民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例2:“减少和规范特长生加分”并不影响孩子特长的培养。“特长”应该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长期练习培养起来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如果因为加分而学,动机就不单纯,就不是真正的兴趣,可见,“减少和规范特长生加分”有利于兴趣回归本真。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根据自己平时对此话题的关注情况和认识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观点。组织答案时,要观点明确,有论有据,能自圆其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⑥人类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⑥②⑤③④①   B.⑥②④⑤①③   C.③④⑤①⑥②    D.③④⑥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00年,羽翼渐丰的荣兰祥立即在药山脚下买地建校,开始单打独斗。他咬牙大举扩张学校版图,在短短几年间,将学校从简陋小院,扩建成占地近千亩、30余幢楼共40余万平方米的职教航母。

B.在没有给公众有说服力的答案之前,就强势地一口咬定产品没有安全隐患,是自大之后的狂傲,还是心虚后的强词夺理?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车主再次为“大众傲慢的态度所激怒。

C.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我省规定,对毕业2年以内符合规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最高不超过15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

D.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弗雷德•史密斯对快递服务市场精辟独到的分析以及他的非凡的领导能力,他的不可多得的胆识,特别是他孤注一掷地把全部家产投到联邦快递公司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征服了无数精明而狡猾的风险投资大师。

B.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推陈出新的昭示和启迪,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声名远扬的《富春山居图》,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坎坷。

C.对此,有评论指出,这意味着将来所有地方的红头文件,都要放在宪法的尺子下量一量,看文件是否存在越权,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是否在现实中被形形色色的“土政策”架空。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满文题。(25分)

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2013年10月22日下午,102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得此消息,燕园师生们陆续来到先生生前居住的燕南园61号献花追悼,还有一些人则来到未名湖畔,在那块先生题写的未名湖石碑前,追忆先生生前的点点滴滴……

一个人与一门学科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做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一个人与一座城

对北京,侯仁之说自己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北京不仅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第二故乡,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了这个对象,温和的侯仁之常常迸发出勇士般的豪情。

对卢沟桥的保护,正是如此。“文物古迹是城市文脉的载体,丢了它们,就丢了城市的记忆”,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卢沟桥疲惫不堪,破损严重。侯仁之心急如焚,当即写出《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不久,北京市政府决定进行整修。此后,卢沟桥不仅多次整修,还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被列为旧城外的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后备名单。

让侯仁之放心不下的,还有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后门桥。后门桥是历史上北京城址转移的一个标尺,是元大都城市规划的起点。1998年,已近90高龄的侯仁之建议把什刹海的水引过后门桥,恢复后门桥下的水上景观,正是这个建议,使得历史上中轴线的最初设计起点焕然一新。

对北京这座城,侯仁之到底有多爱?北京大学前后二十几届的学生都是见证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北大新生入校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这一讲,就是20多年,直到侯仁之年事高了为止,这也成为北大的一桩美谈。

一个人与一项工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在美国考察期间,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回国后,侯仁之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案获得通过。不久,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只要是阳光好的日子,先生便会坐在轮椅上,由女儿推着散步,每每走到未名湖畔,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地理学的先生都会说,“多少时光过去了,它依然是这样……”

是的,他依然是这样。百岁人生,行走天下,守望大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侯仁之《〈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

②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该荣誉的中国人。

                                                      (百度百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首尾称侯仁之为“先生”,表达了对他的尊重敬仰之情。结尾处“他依然是这样”,是对侯仁之百年人生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赞美。

B.达比认为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经过自然和人的长期改造,侯仁之深受达比学术思想的影响,因此研究兴趣、方向发生转变

C.侯仁之平素性情温和,但对北京却常出勇士般护卫的豪情,耄耋之年也如此。卢沟桥的整修和后门桥的焕然一新就是证明。

D.侯仁之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他被誉为“活北京”,北京大学二十几届学生都是见证者。他的讲座成为北大的一桩美谈。

E.本文开头交代侯仁之去世的具体时间、地点、年龄和悼念情景,令人心生悲凉之意,这和结尾饱含的缅怀之情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2.侯仁之创立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过程,表明他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怎样理解对侯仁之的评价“行走天下,守望大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曼希沃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一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

一吃过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合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就是尽量地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己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挽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夫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地拼下去,也绝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

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漉的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的恬然自得。要能像它一样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子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向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像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阙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处女座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

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时间流逝,黄昏来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

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着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大为感动。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映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着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节选自罗曼罗兰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有音乐天赋——反抗弹琴——决定把一生献给音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C.“尽量地弹得坏”“一心一意得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想去看河,从而产生烦闷和厌倦情绪。

D.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E.曼希沃把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之间挣扎。

2.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3.小克利斯朵夫最终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反抗“无效”的原因。(6分)                                                                                                                                                      

4.有人说,克利斯朵夫能够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就应该感谢他的父亲曼希沃,也有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了父亲曼希沃的手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