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甘地的革命与行为艺术 韩少功 印度人甘地具有杰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甘地的革命与行为艺术

韩少功

印度人甘地具有杰出的革命艺术。所谓艺术,就是能够经常超越文字理念,发挥直觉的想象力,并且调动大众的直觉想象力。这两个想象力之间通常需要行动来联接,需要行动造成的视觉、听觉及其它感觉效果,营造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革命不但获得理智的牵引,而且获得情感的强有力推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甘地脱下了青年律师的西装革履,选择了光头、赤脚、身缠粗布的半裸式着装,并且一直把这个公示形象坚持到底。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讯号,鞭策中产阶级的国大党向最广大的下层贫民靠拢,宣示一种扎根人民和解放人民的使命。对于曾经谙熟西餐而鲜知稼穑的国大党来说,对曾经好谈斯宾塞、达尔文而并不了解本国车夫和农民的民族主义精英们来说,这当然是在甘地时代一个战略性的政治转变。

他还选择了纺纱和晒盐两个最著名的行动,令殖民当局招架不住。纺纱是为了抵制英国纺织品的输入,晒盐是为了挑战英国的官盐专营,都是为了捍卫民族利益。但当时更重要的民族利益远不止这两顶,国产纱和私产盐也不构成对殖民当局最致命的打击,甚至只能算是鸡毛蒜皮和鸡零狗碎的。但后人慢慢才得以明白,甘地发动的这两大运动真是恰到好处。首先,行动和事件是传播思想的最佳载体,而纺纱和晒盐是最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运动,容易示范,容易模仿,容易集结成有规模的场景和气势,并且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包括钱、体力、时间以及勇武。其次,这两项运动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平,劳动,俭朴,忍让,让人同情,便于传说和上镜,不似操刀弄枪那样让人恐慌,足以让统治者失去武力镇压的道德依据和美学依据。这是一种天鹅绒炸弹——革命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开始。只要当局怯于镇压,殖民法令体系就出现了重大缺口,而人民的斗争信心就可以大大增强。

甘地身处一个积弱、积穷甚深的宗教国家,一个习惯斋戒、施舍和不习惯战争的国家。他找到了最符合国情的斗争方式,找到了在利益和义理上、更在情感美学上打败强大殖民当局的方式。以至他应邀去英国出席议会陈述诉求时,半裸野民的身影在伦敦街头成为了英国民众夹道欢迎的明星偶像,大有人君者“冠道履仁”(王充语)之光辉。他只是微笑就够了。他还没有在议会开口,就已经决定了帝国议会的无奈屈服。

甘地创造了革命的美。这种美不是矫饰造作故作姿态,出自生存的自然,是斗争实践的水到渠成,却并非不需要艺术家的手眼。没有这种美,比方没有赤脚光头的甘地而只有西装革履的甘地,虽然也很正常,但革命可能会变得沉闷、刻板、累赘、冗长以及成本高昂;有了这种美,革命就有了诗情和想像,有了神来之笔,有了长袖善舞和事半功倍,有了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征服力并且左右逢源势如破竹。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民众一举攻下了巴士底狱。其实这一攻占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当时空空大狱之内仅有7名犯人,两个是神经病,四名是弄虚作假者,还有一名是变态青年,属于父母无能管教于是主动送来请监狱有偿代管而已。1917年,俄国大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的军队攻占全彼得格勒,但他们在占领车站、银行、桥梁、政府大楼时都没有发生任何战斗,如入无人之境,即便在冬宫里开了火,连伤带死也仅有6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开炮更算不上什么军事行为,没有击中目标甚至压根就没有目标,只是几声表态性的礼炮。但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阿芙乐尔舰炮击冬宫是俄国大革命的象征,即便是实际效益极其有限的两次扑空,即便是一场广大民众的即兴演出,也足以名垂青史。拉开历史距离来看,如果没有这些象征性事件,革命几乎就不可辨认难以记忆,革命的激情就失去了托寓之物,就像诗歌失去了可以“托物寓旨”的诗境。

象征没有什么实利的价值,却可蓄积和释放巨大的精神能量。革命中的象征性事物有画龙点睛之功,以一种有声有色的行动为革命造型和成像,以一种历史创造力的爆发焦聚着大众的理想和激情。在这个时候,生活本身就成为了艺术。可以肯定,后来的很多政治人士都从这些成功的象征中受到了启发。

——《领导文萃》2002年第09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甘地在圣雄形象地塑造上,采用了广大民众更加喜闻乐见的贫民服装。

B.甘地领导的纺纱晒盐运动,吸引了民众广泛参与到革命洪流中来。

C.和平忍让的运动方式,使殖民当局失去了武力镇压的道德依据和美学依据。

D.象征性事件虽然未必有实利的价值,但却可以蓄积和释放巨大的精神能量。

E.如果没有那些画龙点睛名垂青史的象征性事件,革命是不能够成功的。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甘地的魅力在于使革命不但获得理智的牵引,而且获得情感的强有力的推动。

B.甘地的革命行为具有艺术性象征性,有革命的美感,给后来的政治人士以启发。

C.甘地的革命方式是和平非暴力的,这与国民习惯于斋戒施舍不习惯战争的特点相一致。

D.甘地的革命收益是最大的,他只用微笑便已经击败了英国对印度长期的殖民统治。16.“甘地创造了革命的美”,这种美表现出怎样的特点?4

3.结合本文的观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下面政治人物的做法:(4分)

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永远是一条黑白格子的头帽缠在头上;古巴领袖卡斯特罗永远是穿着夹克式军上装;美国总统克林顿总是给人身着运动衣在小道上慢跑的印象,好像是个大学橄榄球联队队员……

 

1.A 2.D 3.(1)这是政治人物用以宣传其政治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形象艺术,它具有象征性; (2)这种象征性的艺术,寄托了政治理想,使得政治活动变得活泼、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3)这种象征性的艺术,没有什么实利的价值,但缺可以最大程度凝聚共识,爆发激情。【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得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喜闻乐见”没有根据,甘地取贫民装,只是表明他代表最广大的贫民阶层的利益诉求。 E.象征性事件是革命激情的依托,但说“没有它革命就很难成功”在文中是没有依据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革命收益最大”无根据,他用微笑击败的是英国的议会,而非整个英国殖民统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答题时要注意审题,政治人物的做法,就这种做法加以评价。这是政治人物用以宣传其政治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形象艺术,寄托了政治理想,使得政治活动变得活泼、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可以最大程度凝聚共识,爆发激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酒楼秋望

(宋)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艰危之际。

1. 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其一种简要分析,并指出该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尾句“一时收拾付杯盘”是什么意思?结合全诗加以说明(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句子,解释划线的词(3分)

1)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2)其一北而东

3)有富者子,市买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为“小韩子”      目:看作

B.孝孺被下狱            执:执行

C.成祖                颔:点头

D.予欲周公辅成王耳      法: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吴沉、揭枢荐             姚广孝孝孺为托

B.此庄士,当老           诏檄皆出

C.进蹴之,不难矣          陈瑄以战舰降燕

D.宜与报书                 哭且骂曰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5.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4分)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3分)

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两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慰夫贤辱于此者       余亦悄然

B.良有                 开琼筵坐花

C.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庶人安得共

D.更百年不得一售其技       昼则舟楫出没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