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母余曰              过:来访

B涂有饿殍而不知        发:发现

C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D安所得酒乎            顾:可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缦立远视,望幸焉

B闻道也固先乎吾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蚓无爪牙利                      东割膏腴

D良曰:“长臣。”                南亩之农夫

3.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译文:称心快意地过日子,有几家能够这样呢?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C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1.B 2.D 3.B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需结合语句逐项分析,选项中,B项,“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是个课内句子,应翻译成“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D项,于,在文言文里是个常见的虚词,都是介词,比;A.而,前是连词,表转折,但是,后是连词,表目的;B.其,前是代词,他,后是代词,我,自己;C.之,在文言文里最为常见,只需记住常用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了,根据语境分析,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是助词,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需逐项加以分析、判断,A应翻译成:“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C应翻译成:“恐怕该责备你吧!”;D应翻译成:“有位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的一个特殊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

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B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入南洋。”珠江,孕育了无数的风流人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的飓风一直激荡着广袤的华夏大地,珠江流域成为众望所归的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

A风流人物        B沧海桑田      C脍炙人口     D众望所归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编 /琴 难/私舞弊

B板/ 悍/ /人听闻

C败/ 目/ 熟/然失色

D形/罗 /瘦 /为虎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认为,人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外,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艺术之类的精神活动。读诗、看小说,包括文学创作,都属于人的精神活动。但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人均看书仅477本,远低于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而选择阅读小说或诗歌的人群更是少之又少,有学者感叹“诗歌、小说正在沉沦”。的确,一个没有诗歌、小说滋养的民族是浮躁乏味、缺乏活力的民族。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热爱诗歌、小说,手里捧着《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悲惨世界》《简爱》《平凡的世界》《活着》……嘴里热议着徐志摩、艾青、北岛、顾城、海子,也背诵着唐诗宋词……可是这种热情今天不复存在了。有人为此辩解,现在工作学习忙,哪有时间阅读诗歌、小说啊?也有人说读诗和小说意义不大,要读书,也得读些有实际作用的书籍,如《房子装修手册》《炒股手册》《菜谱大全》《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