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有删改)

【注】季羡林191186-2009711: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请概括季老的形象特点。(3分)

2.这篇通讯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3.从全文看,作者引用张教授的话把季老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的意图是什么?(5分)

 

1.山高水长的风范(或提携后进,泽被后学);2.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十分投入的态度;3.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4.求真务实之心。5.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1点1分,答对三点满分) 2.1.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悼念季老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2分);2.营造凄凉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2分) 3.1.“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对季老的准确概括,这也正是季老能深远影响北大人的原因。2.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敬仰与赞美。3.呼唤当代知识分子要成为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具有精神高地的人。(答出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意思相近则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鉴赏人物传记中的人物形象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本题需从文本中对于人物的叙写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等加以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等作用。考生只要了解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再结合文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文章主旨,加以归纳概括即可,注意从季老对后世北大人的影响、作者对季老的感情、作者写作此文的宗旨等方面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朱大可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国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⑤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⑥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⑦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

【小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法国人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

B当前,我国的GDP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上升。

C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文明的形象,必须努力挽救我们“濒死的教养”。

D为了拯救民族教养,我们也曾采取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恢复礼教,保卫民俗等。

E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欧洲的俄罗斯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人也可以成为全球公民的榜样。

1.下列对“教养”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养是个人文明程度和种族文明高度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

B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C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必然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能够承担起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

D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能直达人的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2.“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教养”的“昂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说明。(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只按前4题计分)(8分)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_____。(《师说》)

(3)                  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4)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然力不足者,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5)                               ,难赋深情。(《扬州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①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2.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亡,皆恬然以苟生为得,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为荣者,可数哉!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君子之于人也,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而战没者不得与也。然吾取王清、史彦超者,其有旨哉!其有哉!作《死事传》。

……

姚洪,本梁之小校□。自董璋为梁将,洪尝事璋,(梁亡)后事唐为指挥使。长兴中,遣洪将千人戍阆州。董璋反,遣人以书招洪,洪得璋书,辄投厕中。后璋兵攻破阆州,执洪,璋曰:“尔为健儿,我遇汝厚,奈何负我邪?”洪骂曰:“老贼!尔昔为李七郎奴,扫马粪,得一脔残炙,感恩不已。今天子用尔为节度使,何苦反邪?吾能为国家死,不能从人奴以生!”璋怒,然镬于前,令壮士十人刲其肉而食,洪至死大骂。明宗闻之泣下,录其二子,而厚恤其家。

……

沈斌,字安时,徐州下邳人也。少为军卒,事梁为拱辰都指挥使。后事唐,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历随、赵等八州刺史。晋开运元年,为祁州刺史。契丹犯塞至于榆林,过祁州,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契丹以精骑划门,斌兵多死,城中无备,虏将赵延寿留兵急攻之,延寿招斌降,斌从城上骂延寿曰:“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已而城陷,斌自尽,其家属皆于虏。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哉               胜:尽,完

B成其美而不求其备     乐:以……为乐

C其有哉               旨:目的

D其家属皆于虏         没:俘虏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3分)

① 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

② 姚洪,本梁之小校□

③ 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

A① 之 ②者 ③于                B① 焉 ② 也 ③ 以

C ②者 ③以                D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

B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

C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

D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开平到显德年间,五十三年之间,前后一共经历了五个朝代,在此局势动荡之时,无法要求士大夫们忠心不变。

B五代期间,不少读书人虽学得仁义忠信,享受俸禄,协助治理国家,却不在乎国家的存亡,苟且偷生,不以为耻。

C董璋曾经是姚洪的手下将领,后董璋降梁,想劝降驻守阆州的姚洪,姚洪不从,董璋破城抓住姚洪后将其残忍杀害。

D祁州刺史沈斌率军攻打入侵的契丹军队,因误判敌情,被契丹军队围城,他大骂敌将,宁死不降,城破后自杀身亡。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姚洪和沈斌都被收录入《死事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3分)

② 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母余曰              过:来访

B涂有饿殍而不知        发:发现

C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D安所得酒乎            顾:可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缦立远视,望幸焉

B闻道也固先乎吾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蚓无爪牙利                      东割膏腴

D良曰:“长臣。”                南亩之农夫

3.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译文:称心快意地过日子,有几家能够这样呢?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C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