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嫔妃 / 濒...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    /     /

B. /   /     /

C. /   /     /

D. /    /     /

 

B 【解析】 试题分析:háng/héng,jī/yī,zhuàng/tóng; A .pín/bīn ,qián,jùn /juàn ;C.sù/shuò,qì,yàn/yān;D .zhòng/zhōng,fēi,tiē/tiè。本题还需注意几个多音字:行: [háng]字里~间,银~,同~;[xíng]~走,~装,进~,~营,品~。咽: [yān]~喉;[yàn]狼吞虎~;[yè]哽~,呜~。中: [zhōng]~心,~式,~看; [zhòng]~选,~奖,~毒,~状元。帖: [tiè]碑~,画~;[tiě]字~儿,~子; [tiē]妥~,安~。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各组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河北省邯郸市某中学一组班主任“盯梢”学生上课的图片在网上风传。引起网友极大的争议。据悉,学校为了打破传统的师生学习和办公的空间藩篱,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班主任通过办公室窗户零距离观察每位学生,随时掌握班级动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或规律,及时介入解决问题。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情境要求作答。(5分)

在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中,小明为了帮助学习很吃力的同班同学小强,用手机短信给小强发送考试答案,却误发给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了解了情况,小明认为自己只是发送答案,不算作弊。

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既要严格维护考场纪律,让小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又要鼓励小明的善意,会如何对小明进行批评教育?请写出你会对小明讲的话。要求:语句通顺,语言得体,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图表,完成后面的问题。(回答不能出现具体数字)(4分)

你认为网络实名制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重要吗?

非常重要

816%

一般

28%

无所谓

156%

 

 

 

你的网络注册用户是实名吗?

21%

不是

765%

不作答

214%

 

 

 

 

以上两组数据显示出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有删改)

【注】季羡林191186-2009711: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请概括季老的形象特点。(3分)

2.这篇通讯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3.从全文看,作者引用张教授的话把季老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的意图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

朱大可

①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国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

②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④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

⑤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更与所谓“资产阶级思想”无关,而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

⑥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正确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却还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⑦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

【小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人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法国人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说明这两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去重构教养。

B当前,我国的GDP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上升。

C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文明的形象,必须努力挽救我们“濒死的教养”。

D为了拯救民族教养,我们也曾采取过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恢复礼教,保卫民俗等。

E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欧洲的俄罗斯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人也可以成为全球公民的榜样。

1.下列对“教养”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养是个人文明程度和种族文明高度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

B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

C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必然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能够承担起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

D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能直达人的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

2.“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教养”的“昂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说明。(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