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 (共18分,共4小题) 秋之思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

阅读 (共18分,共4小题)

秋之思

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文章段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哲理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2.文章描写红叶,为什么在段写到“一大群高大的水鹿”?(4分)

3.段文章说:“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灰”和“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4.文中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100字左右。6分)

 

1.(4分)①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②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③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④人非万物之灵,人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一点1分,四点4 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红叶,也有美丽的动物,衬托环境优美。②“我”纵情歌唱,水鹿聆听,为“天人合一,绝不仅仅是理想”的观点作铺垫。③突出了全文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深化了文章立意。(“衬托”“铺垫” “突出”“深化”等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4分)“灰”是指山风刮起后,作者对红叶的命运的担忧和忧郁。“红”是指意识到躺了一山的落叶完成的是生命的仪式的交接,作者心中的坦然和释然。(能答出“担忧和忧郁”到“坦然和释然”的感情变化过程即可得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6分)①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由凌驾于自然之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认识是可贵的。②第一处,“万物之灵”是作为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以帝王将相为代表;他们没有表现出“万物之灵”的坦然和睿智。③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与死,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红叶飘落,万物有福。(前两点2分,第三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丰富语句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时,可根据语句所在的语段,从写作意图的角度入手,联系具体语境分析,根据题意,可筛选出第②段“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第④段“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第⑤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第⑥段“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第⑦段“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等句子整合概括。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答题时,要先根据文中对“一大群高大的水鹿”的描写,概括出水鹿的形象特点,然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如衬托、铺垫等分析其在文中对红叶的衬托和铺垫作用。从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体形象是红叶,写红叶和写水鹿一样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的思考。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关键词“灰”和“红”,结合着“灰”和“红”所在的相关语段的具体语境,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前后变化角度分析,根据题意,可联系第⑥段和第⑦段“我心中起忧,……”“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等句意很容易得出作者从忧郁到坦然的情感变化。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一道关于作者思想认识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前后是否矛盾,然后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根据文意,作者对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因而应首先认定作者的观点并不矛盾,进而根据作者思考的过程阐释并不矛盾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2)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今两虎共斗,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                        ,瑞脑销金兽。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8)人生如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诗歌上片选用了哪些具体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赏析诗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用∕断开)(3分)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与武决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求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九世孙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五经             通:通晓

B.帝每欲与官,妃辄    沮:阻止

C.白傲放            益:更加

D.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开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命之 / 上疏陈事

B.所业投贺知章 /  何面目归汉

C.遂荐玄宗 /  而君幸赵王

D.白长笑 /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叹曰:“子,谪仙人也。”。(2分)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3分)

3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根植区域文化 培育产业特色

黄永林

湖北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灿烂辉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促进湖北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文化最大特色就是荆楚文化,广义荆楚文化包含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道教文化、清江巴土文化、长江三峡文化等等。湖北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的资源价值,主打荆楚文化品牌,走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如武汉的首义文化、荆州的楚文化和三国文化、黄石的矿冶文化、随州的炎帝神农文化、秭归的屈原文化、宜昌的三峡和清江文化、十堰的武当文化、孝感的孝文化、咸宁的向阳湖文化、襄阳的三国文化、恩施的土家民族文化、鄂东的农禅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各地可以根据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形成“荆楚花开,馨香各异”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已经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意与创新,创意正有力地推动着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文化产业必须走创意型和科技型发展之路。在开发利用荆楚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时,一方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特色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

据湖北省社科联的调研建议,湖北文化产业要充分整合区域内文化产业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各地已形成的文化产业园、文化街、文化科技园、文化创意园、大型主题公园等园区的基础上,以本地化文化资源为主体,以传统特色文化园区为依托,建设地方特色型文化产业园,提升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行政策优惠,吸引文化企业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等方式,促进荆楚特色文化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和产权金融化的转变,使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品牌,最后实现湖北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湖北省既要重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更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城镇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2)》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湖北城镇和乡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为65587元、28812元,在全国31个省域中排位分别为第26位、第28位。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消费能力,助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要充分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

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空间由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部分组成,传统文化虽然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现代文化的强力挤压下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相反,现代文化后来居上,其影响力和空间日趋扩大。湖北广大农村是荆楚文化的沃土,为保存荆楚文化的原真性及本土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不竭资源,应当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建荆楚文化在农村社区的现代传承体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通过吸收现代文化元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焕发青春活力,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在世界商贸发达地区所占有的沿海、沿边、沿河、沿线四大地理要素中,湖北既占有沿江之利,又得沿线之益。湖北应通过区域内特色文化产业互动及区域间文化产业联动,形成沿江、沿线等多条特色文化产业圈和产业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中湖北文化产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北文化产业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灿烂辉煌,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

B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让创意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让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

C湖北文化产业应以本地文化资源为主体,以传统特色园区为依托,建设地方特色型文化产业园。

D实现湖北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既要重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强力挤压下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现代文化的影响力和空间日趋扩大。

B在现今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是创意与科技创新,原有的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已经不是主动力。

C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的资源,突出荆楚文化品牌,走品牌创新发展之路。

D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建荆楚文化在农村社区的现代传承体系为发展其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不竭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湖北文化含荆楚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道教文化、清江巴土文化、三峡文化等。

B开发利用荆楚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同时要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

C只有加大财政投入,实行政策优惠,吸引文化企业进驻文化产业园区,才能促进荆楚特色文化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权化和产权金融化的转变,使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品牌,最后实现湖北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D.湖北占有沿江之利和沿线之益,因而形成区域内特色文化产业互动及区域间的文化产业联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