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从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中选择两人为主体,在下面文段的横...

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从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中选择两人为主体,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4分)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                                     

 

结构、内容各2分。仿写中必须引用诗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从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中选择两人为主体,然后答出所选主体的人物精神及作品特点,再找出相关的诗句;在结构上,可采用“阅读……,就是在阅读一种……,……的精神激励着……”的结构模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 (共18分,共4小题)

秋之思

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文章段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哲理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2.文章描写红叶,为什么在段写到“一大群高大的水鹿”?(4分)

3.段文章说:“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灰”和“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4.文中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100字左右。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2)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今两虎共斗,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                        ,瑞脑销金兽。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8)人生如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诗歌上片选用了哪些具体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赏析诗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用∕断开)(3分)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与武决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求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九世孙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五经             通:通晓

B.帝每欲与官,妃辄    沮:阻止

C.白傲放            益:更加

D.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开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命之 / 上疏陈事

B.所业投贺知章 /  何面目归汉

C.遂荐玄宗 /  而君幸赵王

D.白长笑 /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叹曰:“子,谪仙人也。”。(2分)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3分)

3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