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又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苟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汉学”与“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苟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饪“稷下学宫”的“蔡酒”。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秕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可“亚圣”之名,来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廉渊为“亚圣”和“兖国公”,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九经”,《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

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缀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选自徐洪兴撰《孟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1.下到各项,对“孟子升格运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战国初期开始,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学相比,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学发展一直曲折,过程始终不顺利。 

B.孟子去世后,孟子学派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相对沉寂,中唐之后情况渐渐改变,孟子及其著作渐获重视。 

C.秦汉到两宋之间,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孟子》甚至没入选科举考试的科目。 

D.从两宋开始,孟子本人及其著作的重要性才初次凸显。此后,“孔盂之道”便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荀、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分别研究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荀、孟二人分别影响了汉代经学与两宋道学。 

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 

C.官私文献中鲜见有“孔孟”合称,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朝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可见孟子曾经被冷落。 

D.东汉赵岐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但那时孟子并不被广泛尊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中后期儒学内部两派,存在“学统”、“汉学”与“道统”、“宋学”的分别,这种说法证明了孟子及其著作是从两宋才开始受到重视的。 

B.孔子之后,儒家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派别斗争,孟子一派因为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从而沉寂了很长的时间。 

C.宋朝以前,孟子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他的书也只能归入“子部”,并因他的事迹不见于《史》《汉》记载,也常被后人怀疑和批判。 

D.从中唐开始,“孟子升格运动”使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被政府封爵号,著作被增入儒经之中,跻身子“四书”,列入科举科目。

 

1.B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A“从战国初期开始”错误,应是“从战国中后期开始”。 C“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错误。 D“孔孟之道”便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错误,原文为“几乎成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 “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应颠倒;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与“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逻辑联系; C“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孟子一派的沉寂是因荀子的批评,无中生有;C不见于《史》《汉》记载的不是孟子的事迹,而是孟子被尊为“亚圣”的事,偷换了概念。D颠倒了主客关系,把“孟子升格运动”的内容当成其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荷塘月色》采用圆形结构,作品依照空间顺序,写作昔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又归来;同时,作者的情感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都呈观一个圆形。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氓》即选自国风中的《卫风》。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他父母的形象在佩葛蒂夫妇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30台新能源空调公交车投放到新线路后,线路运行里程不变,首末班时间不变。车辆更新后票价同市区目前营运的空调车一致。 

B.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C.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且,因此用纸试之,二十余层一划而破:这把宝剑叫越王勾践剑。 

D.我市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使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同步对接,努力建立“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入校即人厂”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尊重人性,擅用人才,才能让现代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B.一只小小的蝴蝶停在了一朵玫瑰花上,静静地煽动翅膀——你,还会忽视它的存在吗? 

C.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设,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那些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D.有些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呆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笙箫    淬火    恳求    味同嚼腊 

B.海哮    惆怅    弥望    德高望重 

C.攀缘    勖勉    账簿    意气用事 

D.压诈    杀戮    干禄    不计其数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压(zhòu)    (fán)语    (nòng)堂    (zhuó)扬清 

B.(chēn)目    (zǎi)    (chá)粉     (zhà)风云 

C.游(shuì)    (jí)     (cú)菊      含情脉(mò) 

D.(jǐn)量    (fēi)红    (liǎn)    游目(chěn)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