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5)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7)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还顾望旧乡 (2)万类霜天竞自由 (3)为变徵之声 (4)乘彼垝垣 (5)鸡鸣桑树颠 (6)周公吐哺 (7)泣孤舟之嫠妇 (8)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竞”、“ 徵”、“ 哺”、“ 嫠妇”、“ 孰”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不得多选,多选按前5个计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释】①蛩(qióng)蟋蟀、蝗虫。②寒螿(jiāng)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③通邻:这里指邻里之间的交住。   

1.此诗写于夏末秋初,请结合前两句,说说作者是怎么表现这种时令特征的。(4分)   

2.这首诗歌是作者漫步在自家小院的一时兴来之作。请结合诗歌三、四句,分析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情景。(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延。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粱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夫功哉?且失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越,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请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

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令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其敢自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东周之人也    鄙:庸俗,浅陋。 

B.廉如伯夷,不取素餐    素餐:素食,蔬果类食品 

C.而不来    期:约定时日。 

D.臣之固不与足下合者    趣:志向,目标。

2.下列各组表述中,全都表明苏秦“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的一项是(3分) 

①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②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 

③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④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 

⑤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    ⑥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结尾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

B.苏秦指出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都是因为他们“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C.苏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妾虽然能够“活主父,存主母”,但是却因为摔落酒杯而被主父鞭笞,这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不公平事例。

D.苏秦认为自己像故事中的妾一样,忠信得罪。如果受到罪罚,他担心以后来侍奉燕王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了。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3分) 

(2)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3分) 

(3)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看者也。(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浞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韩愈《讳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又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苟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汉学”与“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苟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饪“稷下学宫”的“蔡酒”。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秕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可“亚圣”之名,来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廉渊为“亚圣”和“兖国公”,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九经”,《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

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缀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选自徐洪兴撰《孟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1.下到各项,对“孟子升格运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战国初期开始,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学相比,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学发展一直曲折,过程始终不顺利。 

B.孟子去世后,孟子学派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相对沉寂,中唐之后情况渐渐改变,孟子及其著作渐获重视。 

C.秦汉到两宋之间,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官私文献不见孟子之名,《孟子》甚至没入选科举考试的科目。 

D.从两宋开始,孟子本人及其著作的重要性才初次凸显。此后,“孔盂之道”便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荀、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分别研究义理之学和文献之学,荀、孟二人分别影响了汉代经学与两宋道学。 

B.荀子有长期居齐、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优势,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得以迅速发展。 

C.官私文献中鲜见有“孔孟”合称,孟子的“亚圣”之名在宋朝以前也从未被认可过,可见孟子曾经被冷落。 

D.东汉赵岐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但那时孟子并不被广泛尊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中后期儒学内部两派,存在“学统”、“汉学”与“道统”、“宋学”的分别,这种说法证明了孟子及其著作是从两宋才开始受到重视的。 

B.孔子之后,儒家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派别斗争,孟子一派因为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从而沉寂了很长的时间。 

C.宋朝以前,孟子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他的书也只能归入“子部”,并因他的事迹不见于《史》《汉》记载,也常被后人怀疑和批判。 

D.从中唐开始,“孟子升格运动”使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被政府封爵号,著作被增入儒经之中,跻身子“四书”,列入科举科目。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荷塘月色》采用圆形结构,作品依照空间顺序,写作昔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又归来;同时,作者的情感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都呈观一个圆形。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氓》即选自国风中的《卫风》。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他父母的形象在佩葛蒂夫妇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30台新能源空调公交车投放到新线路后,线路运行里程不变,首末班时间不变。车辆更新后票价同市区目前营运的空调车一致。 

B.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C.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且,因此用纸试之,二十余层一划而破:这把宝剑叫越王勾践剑。 

D.我市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使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同步对接,努力建立“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入校即人厂”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