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园中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园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在昔日庞德公的栖隐地,感受着晨钟暮鼓的幽静和寂寥。

B他从2005年7月起,进入高老师曾供职的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跟随高老师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C溶洞里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真可谓是钟灵毓秀

D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大大立下惩治腐败的“誓言”刮骨疗毒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一时坐立不安。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适用对象不当。B项,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C项,钟灵毓秀: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故不符合语境。所以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诡辩        起讫        改弦更张        急不遐择

B恶梦        销赃        面授机意        按部就班 

C凌厉        跌宕        倾泻奔腾        切中肯綮

D烦燥        迢远        拔木转石        开门缉盗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měi    hāo     diàn   角之势

Bhún         (cì)    形单影(zhī)

C     guān    勉(xūn)    循规蹈(jǔ)

Dzēng   (zuǎn)    xiàn   呼天地(qiā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为学与做人阅读答案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12月

                    (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

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4分)

答:

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4分)

答:

3.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4.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答: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6分)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2.本诗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