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宋·《嘉祐集笺注权书》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宋·《栾城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结交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成例   

C.而天下之诸侯之以蔽其西       藉:凭借、借助

D.佐寇之韩、魏                 当:抵挡、抵敌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赂者丧                     微贱,当侍东宫

B战败亡,诚不得已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常为深思远虑                     以其求思深而不在也

D彼秦者将为哉                     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4.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

B 两文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

C 苏洵是借古讽今,由论史转向论策,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策略。苏辙就史论史,结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

D 苏洵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而苏辙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路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

5.翻译下列句子。(13分)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分)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分)

(4)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3分)

 

1.D 2.B 3.A 4.B 5.(1)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是故”、“斯”、 判断句各1分共3分)(2)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再”、“却”、句子通顺各1分共3分)(3)有这样的优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积威”、“劫”、“日、月”、被动句各1分共4分)(4)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委”、“休息于内”、 “阴”各1分共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D项,当:面临。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以,前者,介词,因为;后者,介词,凭借;C项,之,前者,代词,天下诸侯;后者,“之”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D项,何,前者,什么;后者,为什么。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可注意名词做宾语的断句情况,如“诸侯”“地”“众”;还要注意句式“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项,“并称赞其中的一类”理解不正确,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其中的一类。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是故”、“斯”、 判断句、“再”、“却”、 “积威”、“劫”、“日、月”、被动句、“委”、“休息于内”、 “阴”。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却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来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末,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来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竟然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来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首诗题为《晚次鄂州》,语序已打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舟人夜语觉潮生 ②更堪江上鼓鼙声 ③万里归心对月明 ④云开远见汉阳城

⑤三湘愁鬓逢秋色 ⑥犹是孤帆一日程 ⑦估客昼眠知浪静 ⑧旧业已随征战尽

A⑥④⑤③⑦①⑧②                B.④⑥⑧③⑤②⑦①

C④⑥⑦①⑤③⑧②                D.⑥④⑦①⑤③⑧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瑶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擅长生活环境的描摹,旋律流畅明快、悠扬悦耳,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流露着瑶族人民活泼的生活情趣的状况。

B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县长远发展,同时也将对我县正在实施教育强县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D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类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 “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园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在昔日庞德公的栖隐地,感受着晨钟暮鼓的幽静和寂寥。

B他从2005年7月起,进入高老师曾供职的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跟随高老师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C溶洞里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真可谓是钟灵毓秀

D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大大立下惩治腐败的“誓言”刮骨疗毒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一时坐立不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诡辩        起讫        改弦更张        急不遐择

B恶梦        销赃        面授机意        按部就班 

C凌厉        跌宕        倾泻奔腾        切中肯綮

D烦燥        迢远        拔木转石        开门缉盗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měi    hāo     diàn   角之势

Bhún         (cì)    形单影(zhī)

C     guān    勉(xūn)    循规蹈(jǔ)

Dzēng   (zuǎn)    xiàn   呼天地(qiā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