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

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3)五更鼓角声悲壮,             。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

(4)一肌一容,                          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5)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2)鹤汀凫渚 即冈峦之体势(3)三峡星河影动摇 夷歌数处起渔樵(4)尽态极妍;缦立远视 (5)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遐、汀、凫、渚、冈、势、渔、缦、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释】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 元大是韦应物在广陵的朋友,公元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元大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

1.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有什么作用?  2分)

2.“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4分)

3.三、四两联寄寓了诗人哪些感慨?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宋·《嘉祐集笺注权书》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宋·《栾城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结交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成例   

C.而天下之诸侯之以蔽其西       藉:凭借、借助

D.佐寇之韩、魏                 当:抵挡、抵敌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赂者丧                     微贱,当侍东宫

B战败亡,诚不得已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常为深思远虑                     以其求思深而不在也

D彼秦者将为哉                     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4.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

B 两文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

C 苏洵是借古讽今,由论史转向论策,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策略。苏辙就史论史,结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

D 苏洵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而苏辙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路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

5.翻译下列句子。(13分)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分)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分)

(4)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3分)

 

查看答案

下面这首诗题为《晚次鄂州》,语序已打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舟人夜语觉潮生 ②更堪江上鼓鼙声 ③万里归心对月明 ④云开远见汉阳城

⑤三湘愁鬓逢秋色 ⑥犹是孤帆一日程 ⑦估客昼眠知浪静 ⑧旧业已随征战尽

A⑥④⑤③⑦①⑧②                B.④⑥⑧③⑤②⑦①

C④⑥⑦①⑤③⑧②                D.⑥④⑦①⑤③⑧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瑶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擅长生活环境的描摹,旋律流畅明快、悠扬悦耳,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流露着瑶族人民活泼的生活情趣的状况。

B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县长远发展,同时也将对我县正在实施教育强县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D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类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 “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在山水田园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在昔日庞德公的栖隐地,感受着晨钟暮鼓的幽静和寂寥。

B他从2005年7月起,进入高老师曾供职的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跟随高老师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C溶洞里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真可谓是钟灵毓秀

D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大大立下惩治腐败的“誓言”刮骨疗毒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一时坐立不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