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拜谒司马祠 和 谷 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拜谒司马祠                      

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③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之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④“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⑤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侍妾,叫随清娱,迁遭难后忧伤而死,褚氏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请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请选择两处简要说明。(4分)

3.文章侧重描写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负载了司马迁哪些“无形的精神内涵”?(6分)

4.请探究“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的意蕴。(6分)

 

1.内容上:表明司马祠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3分)结构上:承接上文,统领下文。(1分) 2.祈求长生不死却未能如愿的汉武帝与千古留名的司马迁的对比;司马迁低微的官衔与至高无上的九十九级神道的对比;司马迁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与其史圣巅峰地位的对比;司马迁未能葬入祖茔的遗憾与其长眠之处的雄伟气势的对比等。(一处2分,答两处得4分) 3.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经受磨难而登上史圣巅峰;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墓顶柏树——司马迁的“天问”。(一点2分,答三点得6分) 4.墓冢,祠院,牌坊和山门,古石坡和小桥大路构成一个巨大的“问号”,“问号”是司马迁的“天问”;“问号”是司马迁对“天人之际”的探索,“问号”是司马迁对于历史的思索和追问;“问号”启发人们对司马迁的人格与精神深入思考,“问号”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意义深入思考。(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从语法和修辞上弄懂该句意思,然后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面分析该句的作用。在内容上,重点分析该句对揭示文本主题、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在结构上,重点分析该句是否起承上启下、伏笔照应等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将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找出来,再根据自己的擅长任选两处加以说明。本文运用对比的地方较多,比如:祈求长生不死却未能如愿的汉武帝与千古留名的司马迁的对比;司马迁低微的官衔与至高无上的九十九级神道的对比;司马迁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与其史圣巅峰地位的对比;司马迁未能葬入祖茔的遗憾与其长眠之处的雄伟气势的对比;等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结合题目将文本中“有形”的地方筛选出来,并同“司马迁无形的精神内涵”对应起来。比如,“有形”的九十九级神道,象征着司马迁经受磨难而登上史圣巅峰的曲折坎坷历程;“有形”的泥塑像,象征着司马迁的“完人”形象;“有形”的墓冢,意味着司马迁的大智大慧;“有形”的墓顶柏树,暗含着司马迁的“天问”;等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先对题目中的“问号”加以解释其含义,再结合司马迁的遭遇和贡献分析这个“问号”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燕歌行》)

(3)走马川行雪海边,________________。(《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4)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送魏万之京》)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6)_______________不扶而直。(《劝学》)

(7)__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本纪》)

(8)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齐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   宗: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饿死首阳山               ②故内惑郑袖

B.积仁洁行如此饿死           ②尚不觉悟不自责

C.亦各从志也                 说可得闻乎

D.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梁此奇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2)纵彼不言,籍不独愧于心乎?(《项羽本纪》)

(3)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为学校文学期刊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5分)

刊物名:《水滴》

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神,水滴以柔克刚,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

刊物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理由:                             (4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山有了水就有了灵气。

山和水的颜色和谐好看     一条白练从悬崖峭壁挂下     如同一条白龙从绿海中游来,又从红崖上轻轻飞下     丹霞山的绿色是成片的,葱葱茏茏     红石与绿色相辉映     水流溅在红石上,色泽光亮透明

A.④⑤①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⑥③     C④⑤②③⑥①     D⑤②③⑥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