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亲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
    后来他上了,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他就这样,不关心课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儿捣乱,一块儿挨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
    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如珠,以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
    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自行车。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旌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以用想象来补足。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上行进。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节。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
    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黏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交接,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
    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位。人们喜欢小波的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位。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删改
1.在作者眼中,王小波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这篇传记在材料的选取使用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分)
4.文章结尾处说,“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6分)

 

1.①耽于冥想,被误解的异类(答“不服管教”“叛逆”也可);②玩得投入,看书奇快;③天性诙谐幽默;④想象奇特,喜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穿行;⑤养成了独特的艺术趣味,作品有至高的品位。 2.①真实性(生活化),注意捕捉人物在生活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本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2分) ②典型性,选取能表现人物的艺术趣味的养成的典型事例来写,多角度的展现了人物风貌。(2分) 3.①口语化,通俗易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同时传达出浓浓的兄弟情义;(2分) ②幽默,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在轻松诙谐的语言中写出了王小波独特的精神气质。(2分)③文字典雅。有底蕴,不浅俗,如对“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的表达与认识,关于“内丹”的描述和见解,都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2分) 4.①内丹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美感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不流于俗的趣味;(2分)②内丹养成之后,会成为艺术家认识外部世界的奇异方式,使艺术家进入高超的艺术境界;(2分) ③内丹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的至高的品位,彰显着他们对纯美境界的把握能力。(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以下角度入手:①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行动)以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②人物活动的背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③比照对象与其他人物的不同;④作者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对人物进行的评价。注意对文章的内容要点进行梳理概括,即不难得出答案。每个要点1分,任意答出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4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个题目有点让人一下子不知从何答起。但仔细捉摸命题的意图,也不难回答。因为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作者又是所写人物的兄弟,所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是一大特色,以小见大也是一大特色。这两个特色在答案中被表述成了真实性和典型性。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对语言的鉴赏首先要对自己的语感有自信,否则是答不好的。我们对一篇文章的感觉,首先是从语言上开始的。感觉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再结合文章来进行分析,往往就能得到一个理性的结论。指明特点各占1分,举例各占1分;答出两个特点即可给满分4分。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一句话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凭我们的阅读经验,应该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那么我们就要到上文去搜集筛选相关的信息,只要不遗漏,概括准确,一般都会答得比较完满。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中外读点》第1期)

1.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4分)

2.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3.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4分)

4.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当代文艺的媚俗媚世化,是人类社会进入极度意欲物化的结果,尽管它表面上是一种经济商业化的延伸。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事实是:在政治与法律的纵容、宗教与道德的妥协、技术与文化的刺激之下,中产阶级大众社会的种种欲望和需求愈来愈膨胀发作和肆无忌惮起来,其历史恶习性和文化劣根性也越来越合情合理合法了。讨好中产阶级已经构成文艺自身生存下来的唯一法则,而其主动的原始职能和独立的社会价值已不复存在。艺术家显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们完全地服从商业机制和大众趣味;但这不仅违反了自身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职责,同时制造了人类集体堕落的意识可能。因为,文艺不单纯是娱乐与消遣的社会工具,更是一种意识警戒线,如果它彻底地丧失了独立自为的建设性,那么这把双刃刀将变成导致毁灭的“凶器”。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对中产阶级的纵容和鼓动,在中产阶级膨胀的物化欲望支配下,凡是不能适应商业社会的效率与利益的原则的事物,就必然消亡。只要吻合大众的趣味与情调的文艺就能促成流行时尚和商品价值。因此,文艺也本能地朝向媚世媚俗的潮流方向发展;而独立价值和原始质味将不再,并变相成“投众所好”的文化贩子,大大地刺激了大众的破坏欲。一个不争的事实,精神对人类幸福程度构成主导的地位已远远超过了物质,尤其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更为突出,因其制度、价值、审美都倾向效益与利益的目的;如富有与成功构成人的智慧、尊贵的审美象征;因此都有理由、有权利去争取成功,而成功的背后就是一种破坏力。这里必须指出,因生理所需的物质资料相对容易满足和饱和,因精神性驱使所需的奢侈性生活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黑洞。尤其是在高度工业化与商业化的社会,追求效益和效率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原则和异化人性的本能,包括对人文科学被混化渗透,无论科学还是艺术,它变成了一种物欲与功利的延伸物。人文科学绝对服从大众趣味和商业机制,使得通俗文艺极端霸道,抑制了整个人文科学的批判职能和制导作用,这无益于世界乃至中产阶级自身的健康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能源的匮乏、环境的破坏、生理的异化、精神的空乏、人性的物化、价值的偏失、人际的紧张、怨恨的激增等等一系列世界性社会危机。

当代世界是一个朝向资本主义化和社会商业化中心急剧转移的时代,中产阶级的欲望、趣味、价值、意向不断得到充实和膨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政治、宗教、科技、道德、法律向中产阶级和经济中心一边倒的情境下,文艺面临自身存在问题,也自然不甘落后地媚世媚俗起来,文艺家的人格、个性、良知、智慧被降到最低限度。

                                        (节选自程美信《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有删改)

1.下列对当代文艺“媚俗媚世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文艺的媚俗媚世化实质上是经济商业化的延伸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商业化时代意欲物化的必然结果。

B当代文艺的媚俗媚世化是在中产阶级大众社会的欲望日益膨胀背景下,文艺为自身的生存而作出的唯一选择。

C当代文艺的媚俗媚世化是艺术家完全地违反自身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职责,被迫服从商业机制和大众趣味的结果。

D当代文艺的媚俗媚世化之所以得以存在,是因为只要吻合大众趣味与情调的文艺就能促成流行时尚和商品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代社会中,中产阶级的历史恶习性和文化劣根性在政治与法律的纵容、宗教与道德的妥协之下变得越来越明显。

B当代社会对中产阶级采取纵容和鼓动的态度,致使凡是不能适应商业社会效率与利益原则的事物,都一律走向消亡。

C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中,因生理所需的物质资料相对容易满足和饱和,而精神性驱使所需的奢侈性生活却难以满足。

D人文科学绝对服从大众趣味和商业机制,使得人文科学的批判职能和制导作用受到抑制,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无益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昭示着一种社会意识警戒线,如果丧失了自身的建设性,那么它将从娱乐与消遣的手段变成导致人类堕落的工具。

B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精神对人类幸福程度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物质,富有与成功已经成为智慧、尊贵的审美象征。

C高度工业化与商业化的社会追求效益和效率,因此,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事实上都已经变成了物欲与功利的延伸物。

D在中产阶级和经济中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文艺家丧失了人格个性、良知、智慧,文艺也就不可避免地媚世媚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低、动静、远近、 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2)李密 《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4)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除夕九江官舍

(明) 欧大任

  饯岁浔阳馆,羁怀强笑欢。

烛销深夜酒,簇异乡盘。

泪每思亲,书频寄弟看。

家人计程远,应已梦长安。

1.这首诗在手法上由实入虚,试分析诗歌中实与虚的内容。6分)

2.诗人为什么“强笑”?请结合诗歌内容予以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中朝事,幸有变。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

  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独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讨贼,尽出之他所。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等出没鄱阳湖,燧与副使许逵谋捕之。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明年,宸濠胁镇巡官奏其孝行,燧与巡按御史林潮冀藉是少缓其谋,乃共奏于朝。朝议方降旨责燧等,会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诏重臣宣谕,宸濠闻,遂决计反。

  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谢,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众相顾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怒叱燧,燧益怒,急起,不得出。宸濠入内殿,易戎服出,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明年,守臣上其事于朝,未报。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与逵并祀南昌,赐祠名旌忠。 (节选自《明史·列传·忠义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夜中朝事       诇:窥探,打探      B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    悛:悔改

C御他寇预为备   托:推脱,推卸      D燧笑之                      却:拒绝

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副使胡世宁因为报告宁王的逆谋而获罪离开,孙燧认为再向朝廷上奏也无济于事,于是开始修筑城池防范宁王。

B得知孙燧谋划对付自己后,宁王一方面贿赂朝中宠臣排挤孙燧,一方面送“枣梨姜芥”暗示孙燧离去,却遭到了孙燧的拒绝。

C在追捕逆贼凌十一等人过程中,孙燧发现了他们与宁王勾结,于是多次上奏朝廷揭发宁王,却因朝廷的防范松懈,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燧没有听从副使许逵先发制人的建议,最终在与宁王的斗争中失败被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5分)

⑵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