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4分)

2.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1.上阙侧重叙事和描写,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暮山千叠之景,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2分)下阙萌生醉弄扁舟的兴致,无所顾忌更不怕连天波浪,最后两句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2分) 2.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1分)“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1分)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回答,只需根据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即可。上片写采药归来独沽酒,下片写醉后弄舟江湖间。词人罢职归乡后,闲居山阴,“壮士凄凉闲处老”,“幽谷云萝朝采药”,词人治国之志难以实现,就采药治民,买醉茅店。“独寻”二字写出了罢官后的寂寞、悠闲。作者独酌村店新酿,但见暮山千叠,长烟落日,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这几句,写千嶂笼烟,可见江南青山之秀润,处处渔唱,可想象江上渔舟之悠闲,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声香嗅味,皆助酒兴,词人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间,由此引出下片醉弄扁舟的兴致。耳听渔歌而心羡江上,清风白云,取之不竭,词人不禁生起散发扁舟之意,况醉后疏阔纵放,无所顾忌更不怕连天波浪。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无拘无束,友渔樵、钓明月,真正享受一回清闲人滋味。此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作个闲人样,好就好在作字上。作,装作,当作的意思,诗人前面得描写虽然是田园山野生活,但其心中始终怀有报国得志向,只是官场复杂,难以立足,暂时先这样闲散过吧!作个闲人,其实不是闲人!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春(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公元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   使:出使         B陛下仁恤之旨 乖:违背

C本立得罪           竟:竟然         D韦弘机宿羽等宫作:修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B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C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D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的将官,狄仁杰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几天后,狄仁杰委婉劝谏,高宗怒气消解,权善才、范怀义得以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

B长史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看到狄仁杰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后,都觉得自己应当感到羞愧,于是两人和睦相处。

C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高宗答应了狄仁杰,王本立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D狄仁杰查知因为越王李贞而犯罪的六七百家、被官府充当奴婢的五千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后,秘密奏报太后。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4分)

2)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两句,是这种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令天下士子趋之若鹜,成了国人读书的动力,实有贪官文化之嫌。

上行下效,接着文人汪洙紧步圣意,搜集整理出《神童诗》一卷,将读书功利化进一步揭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当然,神童诗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但主要是宣扬读书做官,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不再是学做人,为立身,而是为“仕”,为功名利禄。韩愈说:“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顾炎武说:“凡今之所以为学者,为利而已,科举是也。”只要学得好,就可以做官,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乾隆深有感触地叹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习难返,士之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知识阶层除了求官之外,什么都不关心。这些满脑子“升官发财”思想的人一旦当了官,便如同饥饿者扑到面包上,不疯狂敛财才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其最基本的写照。更有甚者,富可敌国。明宦官刘瑾,贪腐的白银比张居正十年改革充实起来的太仓还多十倍。所以,尽管朱元璋大开杀戒,贪官们仍如过江之鲫,直掏得大明王朝空虚如洗。李自成打开崇祯的国库,发现只有区区二十万两银子,不禁哀叹其怎能不亡。但刘瑾比起后辈和珅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今天反腐形势之所以严峻,贪官丁仰宁一语道破天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有学者痛陈如今的某些大学道德高地失守,被铜臭腐蚀,培养出来的人智商高,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大学已经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温床”。

诚然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如果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就误入了歧途。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从源头上防微杜渐,有必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对一些学校提倡学生阅读的《千字文》《神童诗》等来一番梳理,像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删除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此举,港台一些学者认为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笔者以为,时代变了,教育也要变,否则就是拿糟粕当香饽饽,饮鸩止渴,帮倒忙了。

1.下列关于“功利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这既是一种功利教育,更有贪官文化之嫌。

B.“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是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历来是读书人的动力,它们腐蚀了读书人的思想。

C.文人汪洙为了迎合皇帝,搜集整理出了《神童诗》,将读书功利化更进一步,诗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证明之一。

D.《神童诗》中的作品全部都以宣扬读书做官为题材,认为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教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术得到极大尊崇,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这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不论是韩愈还是顾炎武,甚至乾隆皇帝都意识到,为学者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之下,除了谋官,什么都不关心。

C.在“升官发财”思想的支配之下,为学者一旦当了官,只能是疯狂敛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不足为奇了。

D.“知识改变命运”此话不假,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否则便是误入了歧途,对受教育者是一种误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今天反腐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因为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

B.道德高地失守的某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虽然智商高,但他们可能会极端利己,这样的人一旦掌握权力,造成的危害会很大。

C.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想真正杜绝腐败之风,就必须得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D.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对《千字文》《神童诗》等书中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进行了删除,但港台一些学者以及作者本人都认为此举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我的一生都在往高处攀登,在我的内心深处,在精神的巅峰,我要永葆斗志与激情,终有一天,我会站在群山之巅,面对天高地阔,仰天长啸”(《头狼性格》中对头狼领袖的一段描述)。有人认为这就是对“领袖气质”的一种诠释,即成为生命的勇者、智者和强者。

“未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必须担当天下道德与良知,懂得百姓冷暖民生疾苦,为民争,为民爱,为民呼,为民死。”(网络上对“平民情怀”的解说)。也有人认为“平民情怀”才是天下读书人应有的本份。

你读完以上文字有何联想或感悟?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请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以“悲悯情怀”为立意,分别给两篇课文拟写一句不超过60字的话。

示例:《桥边的老人》里,被炮火催逼离开家乡的老人,自身不保,却念念不忘小动物的安危,其对生命尊重的慈悲情怀让人在残酷战争环境里感受到特别的温馨。

《山羊兹拉特》中,                                                           

《礼拜二午睡时刻》里,                                                       

 

查看答案

延续下面这段话的叙述腔调续写一个场景,不超过80字。

每当想起童年,便能记起这句话:“回首往事,既喜且忧。”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梦中又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家伙,同儿时的伙伴在老地方玩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