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l)马克思在他所...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l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2因此企业质量体系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创新,要发展,要及时改进有关的要素,不能           

(3)吾观刘琦过於酒色,            ,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三国演义52》)

A.半途而废         抱残守缺           入膏肓

B.半途而废         墨守成规           不可救药 

C.浅尝辄         守成规           病入膏肓   

D.浅尝辄止         抱残守缺           不可救药

 

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重点是成语使用中“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语境不合、褒贬失当”等方面,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报纸杂志中常常用错的成语。解题时,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揣摩。半途而废:侧重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故不合语境;而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侧重浅,不深入,符合语境。抱残守缺,偏重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陈规,偏重按老规矩办事,较为符合语境。不可救药,侧重药,强调无药、无办法,还指人的坏习惯、坏毛病严重到难以教育改正的程度,不合语境;病入膏肓,侧重病,比喻病情或事情严重程度,较为契合语境。所以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医者仁心、肝胆相照的吴孟超

林蔚 雅商

“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这么说。因为这份爱,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他是无数患者心中妙手回春的“老神仙”。“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来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了。”吴孟超一听就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们!”

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决不会让病人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决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一次缝合器械,1000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读学费用啊!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正是这般精打细算,吴孟超和他的团队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人曾劝他松松口,也进一些自费的耗材和药品,这样医院一年至少可增加上千万元的利润。可是,吴孟超毫不松口,他说:“我们不能把医院开成药店,把病人当作摇钱树。”

可就是这位医学泰斗,吴孟超一生中虽然成就卓著、功勋无数,却始终保持着谦逊质朴的本色。他特别强调,为医之道,做人很关键,要善于做人。“一是要做一个善于团结人的人,二是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三是要做一个善于服务的人。”

在吴孟超的从医生涯中,最让他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他说:“救治病人如果怕担风险,前怕狼,后怕虎,那么禁区永远是禁区,病人只能在医生的摇头和沉默中抱憾离开人间。”

如今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医了,吴孟超依然不忘恩师裘法祖的谆谆教诲,表示自己的成就更多是因为能踩在巨人肩膀上而获得的。他对记者说:“肝胆外科的发展是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任何一台手术的成功也不是手术者一个人的功劳。一个病人痊愈出院,护士的功劳占百分之七十,医生只占百分之三十。”

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天都会亲临“战场”,不是当指挥官,而是做一名荷枪实弹的战士,用自己的双手向肝癌发起歼灭战。已经年逾九旬的吴孟超,现在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也要将近两百台。每每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他曾自嘲说“这可能是手术依赖症”了。

老人动情地对记者说:“人老了,力气也越来越少了。但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刀我还是要开的,前提是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医疗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孟超作为医生,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省钱,正如他的座右铭——“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B.吴孟超反复强调,医生应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便宜药,处处为患者考虑,精打细算,所以吴孟超和他的团队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C.如今已年逾九旬的吴孟超,虽已是名满天下的肝脏外科医生,但在日常工作中仍坚持事必躬亲,主刀动手术。

D.吴孟超成就卓著、功勋无数,却始终保持着谦逊质朴的本色,在他看来,善于做人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关键。

E.吴孟超敢于挑战权威,鄙视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医生,他自己在医生的岗位上,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和人生的意义。

2.作为医生,吴孟超的医者仁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5分)

3.吴孟超除了有做医生的仁心之外,还有哪些优秀品质?简要分析(5分)

4.为什么吴孟超说“如果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运用夸张和比喻写鲲鹏之大的句子分别是“            ”“                ”。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诗表现了山中巨响,震得山林发抖。

(3)李煜在《虞美人》中写宫殿犹在,青春已逝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4分)

2.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春(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公元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   使:出使         B陛下仁恤之旨 乖:违背

C本立得罪           竟:竟然         D韦弘机宿羽等宫作:修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B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C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D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的将官,狄仁杰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几天后,狄仁杰委婉劝谏,高宗怒气消解,权善才、范怀义得以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

B长史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看到狄仁杰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后,都觉得自己应当感到羞愧,于是两人和睦相处。

C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高宗答应了狄仁杰,王本立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D狄仁杰查知因为越王李贞而犯罪的六七百家、被官府充当奴婢的五千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后,秘密奏报太后。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4分)

2)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两句,是这种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令天下士子趋之若鹜,成了国人读书的动力,实有贪官文化之嫌。

上行下效,接着文人汪洙紧步圣意,搜集整理出《神童诗》一卷,将读书功利化进一步揭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当然,神童诗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但主要是宣扬读书做官,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不再是学做人,为立身,而是为“仕”,为功名利禄。韩愈说:“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顾炎武说:“凡今之所以为学者,为利而已,科举是也。”只要学得好,就可以做官,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乾隆深有感触地叹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习难返,士之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知识阶层除了求官之外,什么都不关心。这些满脑子“升官发财”思想的人一旦当了官,便如同饥饿者扑到面包上,不疯狂敛财才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其最基本的写照。更有甚者,富可敌国。明宦官刘瑾,贪腐的白银比张居正十年改革充实起来的太仓还多十倍。所以,尽管朱元璋大开杀戒,贪官们仍如过江之鲫,直掏得大明王朝空虚如洗。李自成打开崇祯的国库,发现只有区区二十万两银子,不禁哀叹其怎能不亡。但刘瑾比起后辈和珅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今天反腐形势之所以严峻,贪官丁仰宁一语道破天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有学者痛陈如今的某些大学道德高地失守,被铜臭腐蚀,培养出来的人智商高,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大学已经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温床”。

诚然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如果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就误入了歧途。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从源头上防微杜渐,有必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对一些学校提倡学生阅读的《千字文》《神童诗》等来一番梳理,像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删除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此举,港台一些学者认为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笔者以为,时代变了,教育也要变,否则就是拿糟粕当香饽饽,饮鸩止渴,帮倒忙了。

1.下列关于“功利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这既是一种功利教育,更有贪官文化之嫌。

B.“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是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历来是读书人的动力,它们腐蚀了读书人的思想。

C.文人汪洙为了迎合皇帝,搜集整理出了《神童诗》,将读书功利化更进一步,诗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证明之一。

D.《神童诗》中的作品全部都以宣扬读书做官为题材,认为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教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术得到极大尊崇,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这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不论是韩愈还是顾炎武,甚至乾隆皇帝都意识到,为学者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之下,除了谋官,什么都不关心。

C.在“升官发财”思想的支配之下,为学者一旦当了官,只能是疯狂敛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不足为奇了。

D.“知识改变命运”此话不假,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否则便是误入了歧途,对受教育者是一种误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今天反腐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因为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

B.道德高地失守的某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虽然智商高,但他们可能会极端利己,这样的人一旦掌握权力,造成的危害会很大。

C.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想真正杜绝腐败之风,就必须得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D.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对《千字文》《神童诗》等书中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进行了删除,但港台一些学者以及作者本人都认为此举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