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文。 (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文。

(1)所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2)题目自拟。

(3)写一篇内容充实、说理深刻的议论文。

(4)不少于800字。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人类有一种好奇的天性,喜欢了解自己一生的命运,摆脱不了预知自己未来的诱惑。人类长期体验着人在自然生理上有生老病死的同时,也逐渐体验到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着富贵贫贱、吉凶休咎、起伏沉浮的变化。一般来说,经历越复杂,这种体验也就越深。命运就是人类世世代代对这种体验的思考的结晶。 然而何为命运?我们应怎样对待命运?命运是命和运的总称。人从受孕到出生会受到交媾时间、天体星光、磁场、电波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秉性、外形、智商、骨骼、性向,也决定了身体机能和后天环境下生长宜忌,并因此有所谓遗传、变移、智商高低等先天差别,这就是先天不可改变的命。运是人生轨迹,包涵先天运程和后天运气,先天运程是先天本质,决定人的生老病死;后天运气是社会环境和形势,后天运气加上先天运程决定了人的穷通祸福。 命是可知的,运是难以把握的,运会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社会发展有必然性,但必然结果的出现却有许多偶然性。“时势造英雄”,说的就是社会的偶然性与个人的先天命运的结合(社会的偶然性也是宇宙生命的必然之运),有个人先天命运与后天环境契合的因素。当然,个人的先天之运被后天大运所限制,即使具备先天条件也不可能实现愿望。同样,具备后天环境而没有先天命运也不会成功。另外,个人与个人之间先天运程相同,后天大运也相同,但家庭背景不同,其取得的成功也存在差别。 我们每个人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空,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适合从事那一方面(领域)的天赋,就是说我们对先天命的选择是有限度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天赋发挥的领域,进而努力取得更大成绩,我们对后天运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 唐代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千百年来随着藤王阁流传于世间,他在《滕黄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运用很多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王勃死于26岁,死前是处于很长一段时期的逆境之中,甚至曾一度陷于极度的危险和不公正的境地,而起因是其恃才傲物而触怒了唐高宗李治。他的死一般认为是意外溺水事故,也有人认为是自杀。从“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的语境看,他对人生还充满希望,期待能有一番作为。 “君子见机”出自《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达人知命”出自《易经·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所以,我们了解自己的命运,就能够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随遇而安,察知生命中的细微征兆而采取行动案来改善自己的命运。 外国有一个哲学家说,性格决定命运。现在有人说,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听起来很有道理,对于命运来说是不准确的,习惯是教育产生的,只能改变行为。性格也是天生的,性格的改变只能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处世方法行事行为,但决定不了未来的命运。知命是为心理上的平衡,奋斗是为物质的需求,没有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知道先天之命和后天运程,奋斗只能是水中捞月。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名句式材料作文,从要求一“任选一个角度立意”来看,可以从四句中选择一个自己最为熟悉、理解最深的一句来写。 (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所(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天命。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即使喝贪泉中的水仍觉着神清气爽,身在即将干涸的车辄中也是欢乐无比。喻自己身咎逆境中仍然自强不息, 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做人态度。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岂无感”, 表达的是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无了诗人的抗争。“吞声踯躅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座巍巍丰碑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宋诗词歌赋又是一顶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珍宝。这里你既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    既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       在这里既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恋花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3分)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16分)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不超过20个字)(2分)

2.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

3.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4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

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

E.“低处的池塘”和“高处的白云”在文中是一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借它们含蓄地表达了对两种不同境界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乌鸟私情,                 。(李密《陈情表》) 

(4)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6)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8)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7分)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3分)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