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一条属于蜗牛的路 去泰山?三千年。 去长江?三千年。 郁闷的蜗牛在发愁,于是怨天尤人,心灰意冷中化为尘土。 可怜的蜗牛忘记了,它的身下,还有一条属于蜗牛的路。 一只蜗牛有什么?难道只能冰封一腔热血,苟安在沉重的枷锁下?然而撇去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适合蜗牛走的路还有很多很多,足以让它独一无二。 “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安德鲁·卡内基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一辈子都搞不清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因为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庸庸碌碌一生。” 岔路口的蜗牛们是一群空想家。在空想中耗尽生命,自以为看破红尘,却忽略掉了它们唯一该做的是前进、前进,沿着一条真正的、属于蜗牛的路。 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但谁又能说,蜗牛的背壳中承载不了一场人生的仰望。不用去长江、泰山,它的路也能同样闪耀。 虚度人生的空想家们,你们荒废了时间,时间也将荒废你们。 契诃夫很痛苦。作为一个医生,他不得不在最恶劣、危险的环境中奔波。身为一个作家,他又必须为了生计榨尽他的每一滴灵感。“别让他这样写,他在糟蹋自己的才华!”不断有名作家这样劝诫他。 “爸爸妈妈要吃饭。”安东迎着那些对贫穷一无所知的目光,这样答道。 他只是一只普通的蜗牛,再大的野心与妄想也被生活磨碎。沿着蜗牛的路一点一点向上爬,他仁慈而广博的内心早已划出了一条绝不平凡的轨迹。 现实一点儿,理性一点儿。 正视无可改变的命运,在平凡的现实中突破自我。 如果你是一颗流星,你就该在燃烧中坠落,在壮丽中消逝。 如果你是一只飞蛾,那就去拥抱火焰吧,跳起死亡的舞蹈。 如果你只是一只蜗牛,别急,忘却远方,你还有一条属于蜗牛的路。 本文最大的优点是:语言上的凝练,结构上的新颖,以寓言故事引入话题,通篇以哲理性的语句导入文本,见解深刻,立意高远,很有价值。全文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举例恰当,逻辑性强,说理透彻,且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首先概括主要情节: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分析材料,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最后死于草丛。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①蜗牛选定的目标太遥远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完成。②蜗牛放弃了大的目标后,什么也不肯做了,最终一事无成,死在草丛中。从蜗牛联系到人,就可以明白故事的寓意了。根据材料,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立意一:目标要切合实际(认清自我);立意二:坚持梦想;立意三:心动不如行动;立意四:有限生命创造无限精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施耐庵着力刻画风雪,对刻画人物起到烘托作用。请以“天晴了”为开头,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场面描写。

要求:1.侧重描写;2.采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刘建超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风旌旗猎猎,听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

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十万大军。

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帐内,残烛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恶战与已无关。

士兵来报——敌军距我五里路遥!

士兵又报——敌军距我两里路遥!

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见面礼。替我送与对方元帅。”

黑衣卫士绝尘而去,直奔对方大营。元帅接过士兵呈上的“战书”,展开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是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匹鬃毛挺立、四蹄腾空、呼啸而至的骏马。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画面上墨迹已干,唯战马的双眼墨迹如珠,晶莹剔透,在烛光下熠熠发光,寒气逼人。大战在即,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骏马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勇猛骁将。元帅收起画,下令撤兵。

将军一画退十万敌兵,传为佳话。将军的画身价陡增,成为争相收藏的珍品。

将军作画,总是在战前,在刀戟闪亮、战马嘶鸣中,画面永远是千姿百态的骏马。南征北战,转战千里,将军的画散留在大江南北。

一日,搏杀阵中,将军被冷箭射中左眼,跌下马来。将军的黑脸卫士拼死厮杀,从刀口下救出将军,自己失去了一条臂膀。将军抚着卫士空空的袖管,说:“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黑脸卫士说:“跟随将军征战十年,战役上千,只求将军伤愈后,能给我画一幅骏马图。”

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

将军伤愈,战事平息,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也画不出骏马了,索性封笔。

数年后,将军旧疾复发,双目失明。

将军的画作价格猛涨。而伪作也趁机泛滥,鱼目混珠。将军当年战场作画,大多没有盖印。有得到将军画作的人,就登门请将军辨别真赝。将军虽然双目失明,却能凭双手摸出画的真伪。尤其是骏马的眼睛,将军只一搭手就验出真假。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得将军印者乃真迹,一时间,能得一枚将军印成了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一日,一后生求见,拿出一幅骏马图请将军鉴别。病榻上的将军只搭手一摸,便递与身边仆人,仆人接过画就要往灶膛里放,后生急呼:“且慢,且慢。将军可知请求鉴画者是何方人士?”

将军:“何方人士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关系?”

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

将军身子一颤:“你父亲现在可好?”

后生哭道:“家父现已重病在身,可他念念不忘将军。他说将军曾答应赠他一幅骏马图。我知道将军早已封笔多年,已不能再作画了。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我只得购此赝品,只求将军能网开一面,盖上将军印,我也好回去告慰父亲。”

将军长叹一声:“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闭紧屋门。

三日过后,将军将一画轴递与后生,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

后生接过画轴,叩首拜谢,告别将军。走在集市上,后生好生纳闷,难道将军真的为父亲画了一幅骏马图不成?难道将军双目失明也能作画?好奇心驱使,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有一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后生顿觉眼前灰暗,忍不住放声痛哭。

一富商经过,见后生,问起缘故,看了后生手中之画,愿出50两白银求之。后生欣喜,接过白银忍不住问:“一幅赝品,先生何以出50两白银?”

富商说道:“此画是赝品,但上面所题的‘赝’字却是将军真迹啊。看旁边这枚将军印,定是将军新刻无疑,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后生方才醒悟,急匆匆赶往将军家中。

将军已气绝身亡。

1.说说第4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2.文章情节波澜起伏,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故事情节。(6分)

                                                                         

3.文章结尾写道:“将军已气绝身亡。”将军为何突然死亡?请联系全文,概括将军的思想性格。(6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3分)

(1)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2)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3)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上面描绘的人物都出自《三国演义》,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名字。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题(8分)

(1)             ,知来者之可追。策扶老以流憩,             

(2)悦亲戚之情话,                 。怀良辰以孤往,                

(3)披绣闼,俯雕甍,                              

(4)                ,穷岛屿之萦回。                 ,彩彻区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程颢(hào)(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