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当代写作学将“写作”定义为:“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当代写作学将“写作”定义为:“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生生命生存自由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所谓“生命生存自由秩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语言结构秩序”,二是指“情感思想秩序”。如果要问写作教学、作文的终极理想,可以说就是建筑这种“生命生存自由秩序”,而建构“语言结构秩序”就是一种中介性、手段性、途径性理想。但是,语文性存在与其他性质存在不同的地方就是语文性存在是通过“语言结构秩序”的建筑来完成的。因此,这就是写作不同于其他信息传播行为的地方。这是写作哲学和写作美学的问题。

写作原理的第一个层面关心的问题是,“情感思想秩序”和“语言结构秩序”的形成、生成机制是怎么一回事?当代写作学认为,这二者都是通过写作思维来生成的,因为言语行为和思维行为是并行的。言语生成的问题无法通过语言学、语法学以及文章学来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写作思维学、心理学来解决,因此,写作学的问题主要是写作心理和思维的基本原理的揭示,这就是广义的写作思维和广义的写作心理的内涵。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写作的第一原理是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的生长原理;第二原理是路径思维——作为逻辑思维的因果分析、构成分析、过程分析、程度分析和作为形象思维的相似思维。运用这两大思维操作的种种模型、技术不仅可以生成思想、情感,而且可以生成表达行文的材料、语言、结构、篇章。上述思维学是写作微观操作化原理。

第二个层面是写作的宏观控制原理。一方面是指写作文化规范对写作思维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指写作禁忌对写作思维的控制。前者是指写作文化学,后者是指写作禁忌论、写作策略论。前者保证了写作内容和技巧的先锋性、创造性,后者保障了写作内容的得体性和智慧性。

    在第三个层面上,关于写作行为过程的理想状态的原理,当代写作学认为,真正的自由的写作并非如西方几千年的传统写作学所“假想”法捷耶夫的那样,是一种先构思,后表达的过程,而是一种非构思的生长过程。

中小学作文教学与大学写作教学二者又是有差别的,否则就没有高等写作教学与中小学作文教学这样两个名称了。这种区分和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二是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不同。前者是作文教学的课程论问题,后者是作文教学方法论的问题,而这里的重点还是前者。

从上面当代写作学阐述的三个层次的基本原理来看,一、二层次的基本原理是写作行为的基本原理;第三个层次的写作原理是写作教学的原理。从理想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无论大学写作教学还是中小学作文教学,“非构思写作”状态和境界的形成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中小学作文教学不同于大学写作教学。但从写作的原理、写作知识教学与能力生成机制的原理来看,其实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有量和程度的差别而已。所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大学、中学、小学课程的性质、科学原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上也应当作如是观。但是,在教学内容上面,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写作思维操作模型、习惯、无意识的感性形成上面,其目的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思维操作模型自动生成文章的主题、立意以及所需的材料、结构、篇章,实现基本的写作能力,同时运用这些写作思维的基本能力去进行各种具体的文章体裁的练习与实践,实现“出言有章”、“言之有序”的写作表达;同时通过写作行文措辞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写作行文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力的问题,从而实现“言之有文”的写作表达;通过写作禁忌学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实现“言之得体”的写作表达。而大学写作教学则侧重于通过写作哲学、写作美学、写作文化学知识的教学形成写作思维的控制能力,实现对写作思维活动的控制,实现先锋性、原创性、审美化的写作表达。

至此,我们解决了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的两个前提性问题:一是作文教学目标问题,通过非构思写作实现人类精神秩序和语言的秩序的创生;二是作文教学内容途径、课程论问题,即通过写作思维学、写作策略论、写作措辞学的学习和训练达成“非构思写作”的境界,实现写作的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这样一来,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性质问题——什么样的体系的问题,即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便得到了基本解决。

为什么说这只是“建构什么样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这个性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呢?因为,这里还未解决作文教学内容的科学进程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仍然不能形成科学的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      

1.下列各项中,与原文中“论写作”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语文性存在与其他性质存在不同的地方就是语文性存在是通过“语言结构秩序”的建筑来完成的。当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教学终极理想,就是建筑“语言结构秩序” 和建构“生命生存自由秩序”。

B.从理想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无论大学写作教学还是中小学作文教学,“非构思写作”状态和境界的形成是写作教学的归宿。

C当代写作学认为,真正自由的文学创作是一种非构思生长,是不断生成的的过程,而不是先构思,后写作的过程。

D中小学作文教学其目的是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实现基本的写作能力,解决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力的问题,实现“言之有文”“言之得体”的写作表达。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作文教学目标问题,通过写作思维学、写作策略论、写作措辞学的学习和训练达成“非构思写作”的境界,实现写作的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B.大学写作教学通过写作哲学、写作美学、写作文化学知识的教学形成写作思维的控制能力,实现对写作思维活动的控制,保证了写作内容和技巧的先锋性、创造性、得体性和智慧性。

C现代写作学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写作微观操作化——思维操作模型、习惯、无意识的感性形成上面,只有建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写作行为才有章可循。

D中小学作文教学与大学写作教学二者有本质差别,否则就没有高等写作教学与中小学作文教学这样两个名称了。这种区分和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二是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写作思维操作模型、习惯、无意识的感性形成上面。形成科学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必须解决作文教学内容的科学进程问题和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性质问题。

B运用赋形思维、路径思维操作的种种模型、技术不仅可以生成文章内容,而且可以生成文章的形式。

C当代写作学否定传统写作学的先构思,后表达的写作过程,认为作文教学目标是通过非构思写作实践实现人类精神秩序和语言的秩序的创生。

D.言语行为和思维行为是并行的,言语生成的问题无法通过语言学、语法学以及文章学来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写作思维学、心理学来解决,所以写作心理和思维的基本原理的揭示成为写作学的主要问题。

 

1.A. 2.C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原文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考查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本题中当写作学的“生命生存自由秩序”与“语言结构秩序”“情感思想秩序”是包含关系,而非并列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逻辑的严密性,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A项混淆了作文教学目标问题和作文教学内容途径、课程论问题。B项原文是写作的宏观控制原理。一方面是指写作文化规范对写作思维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指写作禁忌对写作思维的控制。题干把写作思维的控制,与写作禁忌对写作思维控制两者混为一谈。D项从写作的原理、写作知识教学与能力生成机制的原理来看,其实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有量和程度的差别而已。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做这道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还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中,真正的自由的写作并非如西方几千年的传统写作学所“假想”(法捷耶夫)的那样,是一种先构思,后表达的过程,而是一种非构思的生长过程。 考查对原文的准确把握:关于写作行为过程的理想状态的原理、“真正的自由的写作”、当代写作学原理的区别。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下,他就越是富有。”在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沈从文在北京

面对姐夫田真一的质问,沈从文说:“在乡下做老总有出息?可是我怎么做下去?六年中我除了对被杀的和杀人的留下个愚蠢残忍的印象,什么都学不到!……我想读点书,半工半读,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这么下去实在要不得!”

听了沈从文一番话,田真一不觉微笑着,极诚恳地对沈从文说:“好,凭你这点胆气,就有资格北京城住下。可是我得告诉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

沈从文住在酉西会馆里,开始北京后第一阶段的自学。每天早上吃两三个馒头、一点泡咸菜,就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到了冬天,北京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沈从文仍然穿着薄薄的单衣。图书馆不开门的日子,他便呆在会馆里,钻进被窝,看随身带的那本《史记》。

后来,在自己的“窄而霉小斋”里,沈从文开始无日无夜地伏案写作。投出后的文章却如石沉大海。

1923年12月,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他说:“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鲁迅所说的危机,其时正降临到沈从文身上。

深秋的北京,刮起大风,尘沙遮天蔽日,昏黄的阳光在空中凄惨惨地闪烁,沈从文独自彳亍街头,又是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一支奇怪的队伍从他身边走过。最前面的是一个军人模样的人物,手里摇摇晃晃举着一面小白旗,身后跟着七八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同胞。

拿旗的人打量着沈从文,无所谓地笑笑说:“跟我们走,有饭吃。”沈从文便跟到队伍后面。队伍在一处停了下来,然后人们依次到一张桌子前面押按手印。快轮到沈从文时,他瞧见了放在桌子上供人画押的表格,赶紧悄悄离开了队伍,带着失望转回他的“窄而霉小斋”。

他明白,那个举白旗的人物,是招兵的,跟在他身后的同胞正准备去卖身当兵。他晕乎乎地走着,心里涌起悲愤,同时缠夹着理不清的混乱。

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怀着一丝希望,写信向郁达夫倾诉自己的处境。11月13日,郁达夫看望沈从文了。这一天,外面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郁达夫推开了那间“窄而霉小斋”的房门。沈从文身穿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坐在桌前,正用冻得红肿的手提笔写作。

郁达夫默默地听了沈从文倾诉自己北京的打算和目前的处境,瞧瞧沈从文的神色,郁达夫一切都明白了。他站起身,将脖子上的一条淡灰色羊毛围巾摘下,掸去上面的雪花,披到沈从文身上。然后邀请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饭馆吃了顿饭。结账时,共花去一块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一回到住处,沈从文禁不住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半个世纪以后,郁达夫的侄女郁风拜访沈从文时,两人曾谈及这件往事。郁风说:“沈先生对我说这话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动,他说那情境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三个月后,沈从文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散文《遥夜——五》。文章叙述了自己乘公共汽车的一段经历,在将自己与有钱人的对比中,诉说自己窘迫的处境和内心感受到的人生痛苦和孤独。这篇文章被北京大学教授林宰平看到了。他托人找到沈从文,邀他到自己家去谈天。这陌路相逢的一老一少,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得林宰平介绍,沈从文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去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做了一名办事员。

1980年,美国一位学者金介甫在北京访问沈从文时,曾这样问他:

“您为什么1922年来北京?”

“我想独立。”

“我并不是为吃饭和做事来北京的!”

到1926年,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较多的发表机会,沈从文走完了最初阶段的创作历程。

(选自 《沈从文传》有改动)

1.谈到“鲁迅所说的危机,其时正降临到沈从文身上”,这里的“危机”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在谈到与郁达夫的交往时,沈从文“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动,他说那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在湘西时,沈从文做的是“老总”,但他却跑到北京忍饥挨冻,受冻受寒。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某讲座的开场白,存在四处不足,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

①为了迎接《海西电影展》和开展学生影评征文活动,②营造同学们的文化生活,③陶冶同学们的情操,④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水平,⑤我校学生会特邀著名电影艺术家张小歌莅临我校作题为《如何欣赏电影艺术》的讲座,⑥张小歌先生在影视评论方面论著颇丰,且很有真知卓见,⑦应广大同学的强烈要求,讲座之后,设有互动环节,大家可以积极提出问题。⑧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张小歌先生的光顾。

(1)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第     句,应将     改为     

(2)有病句的是第     句,应将     改为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所提供的信息,给“见义勇为”下定义(4分)

(1)见义勇为指公民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的行为。

(2)见义勇为是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人身安全。

(3)见义勇为是指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