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3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3

 

1.(4分)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2分) 2.(4分)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简要阐述的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i,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注意注释中的“隐瞒在内心的痛苦”,和词中的“无奈”,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所以不要答“借景抒情”之类的手法,最后两句主要是新解描写,通过动作表达情感,答题时写出这些动作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2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明言教何碎      碎:琐碎

B.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援:靠山

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密:暗中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3分)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痛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么用处。

B.《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 句应该是《论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 “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D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植禾剩下的水)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树阴)下,言(祈祷):“ 君(李树)令我目愈(痊愈),谢以一豚(小猪)。”然目痛乃小疾,遂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树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时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砍掉)之。 (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注释:空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翕赫:轰动、惊动。滂沱: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以内,包括标点。(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仿下列划线句句式填写歌词。要求:运用用典或拟人的手法,语意连贯,句式整齐且押韵。(6分)

等你在江南,

一把花伞两人并肩,

一条古巷细雨缠绵。

青石板下藏着多少故事  仿:                     

渔舟唱晚,荡漾天地间。  仿:                     

 

    啊我的水乡我的江南,

和风细雨是一封封请柬。

我在风雨小桥边等你,

等你淋一场荷花雨!

一行绿柳舞姿翩翩。      仿:                     

 

踏浪小舟载着多少憧憬,

彩蝶飞舞美了多少容颜!

看那江南三月天,

如诗如画,玉立在人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