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

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紧扣画面内容;写两个5字句;句末押韵。(2分)

满分5 manfen5.com

                         食物少煎烤          住房环保型                      

                         清蒸油烟少          节能灯照明                      

 

(1)洗衣不用电,手洗身健康 (2)拒绝小汽车,绿色自行车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一、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二、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三、看清漫画标题 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 四、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 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 五、其他几个答题要点 说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应防止的两种失误:①误将说明写成记叙文;②误将说明写成议论文。 揭示作品寓意,一般应从人的角度(比如道德品质、心理情感、保护环境等等)展开思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                            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它的提升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

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

文明程度是国家的软实力

还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A.①④⑤②③   B.①⑤②④③    C.③①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日前,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就公开表示,长三角的雾霾同样是源于大量消耗煤炭造成的。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

D.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_的天职。

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徐虹静

安先生有词云:“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 颜辞镜花辞树。”好一个最是人间留不住,仿佛预示了1927年6月2日的他,在颐和园投湖的终结一幕。但见那日,如同中国北方六月的任何一个浮热天气,风 动荷影,水弄柳枝。时值正午,远处铃声轻响,一辆洋车停下,步下纤瘦学者。其人湖色长衫,脑后留辫,眼睛深陷,架副深度眼镜。他给了车钱,转身,不发一 言,默默购了门票。但见长袖底下伸出的手指,纤长而枯瘦。是年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时局风起云涌,动荡 不安,世界仿佛翻了一个个。然而外部世界如何变化,他的三纲五常却变不了,依然梳辫子、穿马褂,老派学人风范,难免令卖票人轻声哂笑。

那排殿西鱼藻轩,本是俗人雅客春末夏初游赏之地,鱼肥水美,下潜藏了千年的淤泥。他或许早知了这一切。现在,四边安静,午后的水汽正慢慢升腾。 他的心从来没有如今天一般宁静。自沉于湖,已是一项翻覆多次之后理智的决定。世界是世界,他是他。作为近代中国学问集大成者、国学大师,那些史、哲、诗、 戏,金文甲骨,红楼太虚,不过是他情死心枯之返照。他仿佛从来活在虚拟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正是:“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相对青无语”。

王国维的死因,素有殉清说,还债说,丧子说,惊惧说,绝世说,等等。其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更留下千年谜面。 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鸿祥著《王国维传》,较之近年来的传记种种,可算是一部翔实而权威的史传。却述而不论,对此也并未有明确的新解——谁又会有 明确的答案呢。然而从来,对其人终结的探究,是解锁其人初始及至人生轨迹的关键钥匙。究竟是什么使他心殇弃世、“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1877年12月3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其母凌氏,生了姐姐王蕴玉之后,身体孱弱。再生王国维,身体已江 河日下,力不从心,自然不能常伴幼年王国维左右。其父王乃誉,则是在江苏溧阳县衙内做一个笔帖士。因离家较远,公事繁忙,很少顾家。姐姐王蕴玉长其五岁, 倒成了他少年时代孤寂之时的一个玩伴。

其时,中国社会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慈禧维国脉,理朝章。对外则昏庸软弱,对内则声暴色戾。海宁虽江南富庶之地,亦战乱频仍,民不果腹。乃至出 现食人惨剧。沿江各地大水堤决。桐城、怀宁梅雨不断,山洪陡发,尽成泽国……据王国维之女王东明回忆:“我家原属小康,洪杨之乱,遭逢变故,仅剩薄田,仅 得糊口。”此乃王国维初世之社会背景及人生原罪。可叹其生不逢时。其母又很快辞世,他的人生初始给了他灰暗的人生底色,并且无可挽回地伴其一生。

及至后来,他被推为“海宁四才子”之首,纵论古今,少年意气。然而父亲王乃誉对其十分苛责。其父在日记中说:“教其不可畏世,示其不可鲁莽”。可见他在父亲眼中,是一个胆小、内心冲突又不擅逢源的少年。

“避世”一词,并不能一言概之。他并非“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僵化书生,而有大是大非观念。1898年, “戊戌六君子”菜市口遭斩,王国维颇有“扼腕、捶胸、搔首、问天”之慨。有论称,他对于曾奢谈“维新”、一旦遭变却立刻改换阵营、隔岸观火的论者,十分鄙 夷,表现出中国学人风骨内在。同时,他也并非超凡脱俗、不问国是的“智巧之人”。私下曾指斥慈禧太后“太无情”,义愤其先支持义和团而后反手又杀“团练大 臣”,并提出“不先强其国,何能抗洋”的主张。

他盛年“独学”,可谓“文章千古事,亦与时枯荣”。留下的巨著大论——《人间词话》之外,《宋元戏剧史》、《红楼梦评论》、《观堂集林》——璨若星 辰,照耀后世。尤其,他醉心于叔本华的“意志者,乃一切生物内部之精髓,即欲生之心,支配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悲欢苦乐”的消极思想,半生与叔本华之书 为伴,认为“佛家涅槃”与叔本华之“意志寂灭”难舍难分。可见他的消极与悲观由心而来,浸透灵魂。他曾任“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正值1924年,冯玉 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他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殉清而投金水河,因阻于家人而未果。遂有“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 雨楼”之殇,更有“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之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清朝灭亡后,王国维依然梳辫子,穿马褂,即使受人轻声笑哂笑,他依

然保持一副老派学人的风范。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忠诚于清朝。

B王国维曾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首,少年意气,纵论古今,然而却十分胆小,内心冲动又不擅逢源。

C文中有多次引用,有王国维先生自己的诗词和遗书,也有王国维之女的回忆,这些引用即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可靠,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D本文撷取了王国维人生中的若干片段,描写了集中国学问之大成者的一代大师孤单寂寞又内心消极的一生

E王国维醉心于叔本华的消极思想,使自己的灵魂浸透着消极与悲观,虽然他比较有才气,但是他比较消极一直“避世”不出。

2.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对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前的外貌、动作进行了详细描写,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3.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王国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4.王国维虽大有成就,但经历了时局动荡,家庭贫困、幼时失母,少年孤寂等苦难。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定,要走的路很长的两句是“                      ”。

(2)《滕王阁序》中“                           ”这两句描写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3)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样的句子: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