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告之。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禽之,此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听之  伪:虚伪

B.此一力士之事耳  特:只,不过

C.高帝具武士  豫:预先

D.上告之  具:都,全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忿怒故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发使告诸侯会陈  度我至军中,公 

C.而陛下禽之  击沛公于坐

D上书言信反  微夫人力不及此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5分)

译文:                                                                    

 

(2)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3分)

译文:                                                                    

 

4.陈平善于出谋划策,请简要概括如何体现的?(5分)

答: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也困 矣。(《论语·季氏》)

 

1.A 2.C 3. (1)如今(您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不能赶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这是促使他同我们作战,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很危险。(大意1分,“兵”“及”“ 趣”“窃”各1分) (2)高帝回过头对韩信说:“你别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大意1分,“顾”“而”各1分) 4.①妙计擒拿韩信 ②违旨囚禁樊哙 ③故意沉迷酒色 ④假装听从安排 ⑤合谋诛灭吕族(每点1分) 5.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每对两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伪:假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因为,介词/来,连词;B.于是,副词/才,副词;C.趁机,介词;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文中陈平谋划了五个计策,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参考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帝询问将领们,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活埋这小子。”高帝默默不语。高帝问陈平,陈平一再推辞,说道:“各位将领说些什么?”皇上把各位将领的话都告诉了陈平。陈平问:“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有知道这件事的外人吗?”皇上说:“没有。”陈平问:“韩信本人知道这情况吗?”皇上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锐部队跟楚国比哪个强?”皇上说:“不能超过它。”陈平问:“陛下的将领中用兵有能超过韩信的吗?”皇上说:“没有谁赶得上他。”陈平说:“如今(您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又赶不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这是促使他同我们作战,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很危险。”皇上说:“那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南方有个云梦泽,陛下只是假装出游云梦,在陈县会见诸侯。陈县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到天子怀着善意出游,看那情势定然无事,会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拜见时,陛下趁机将他拿下,这只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办到的事。”高帝觉得他的主意不错,于是派出使者告知各诸侯到陈县会面,说“我即将南游云梦”。皇上便随即出发。此行尚未到达陈县,楚王韩信果然在郊外的路上迎接。高帝预先准备好武士,见韩信来了,立即将他拿下捆绑起来,装在车中。韩信喊道:“天下已经平定了,我本来该当烹杀了!”高帝回过头对韩信说:“你别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 高帝随击败黥市的军队回来,因受创伤而患病,缓缓地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叛,皇上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兵征讨他。启程后,有人说樊哙的坏话。高帝发怒说:“樊哙见我病了,便盼望我死。”便采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在病榻前受命,说道:“陈平速驾驿站车马载着周勃代替樊哙领兵,陈平到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二人接受了诏命,驾驿站车马急行,还没有到达军中,边走边商议说:“樊哙是高帝的老朋友了,功劳很多,而且又是吕后妹妹吕嬃(xū,胥)的丈夫,与高帝有亲戚关系并且显贵,高帝因为一时愤怒的缘故想杀他,只怕将来要后悔。我们宁可把他囚禁起来交与皇上,由皇上自己处决他。”他们没有到军营中,便堆土筑坛,用符节召来樊哙。樊哙接受诏令,立即被反绑起来装上囚车,由驿站送往长安。 高祖死。吕嬃常因从前陈平为高帝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多次进谗言说:“陈平当丞相不理政务,每天饮美酒,玩弄妇女。”陈平听到后,饮酒作乐日益加剧。吕太后闻知此事,暗自高兴。她当着吕嬃的面对陈平说:“俗语说‘小孩和妇女的话不可信’,就看你对我怎么样了。不要怕吕嬃说你的坏话。”吕太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这件事。等到吕太后去世,陈平跟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此事陈平是主要策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中的风格特异性极强的子文化区位类型。作为历史上客观存在的饮食文化区位类型,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包括今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等广大地区。作为区域饮食文化重要构成的菜品要素,不仅在空间范畴体现着区域内食生产、食生活的具体内容,而且在时间上也同时记录着人们食行为方式、食文化风格的变化。

中国的东北地区,处在强大的蒙古高压笼罩之下,这是东北地区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因而成为该地区文化历史的首要环境因素。东北地区江河湖沼等地面水源丰富,既保证了繁茂的植被,为陆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繁衍创造了优越条件,也使这里成为最为优越的森林广被、草原广袤地区,同时也是最理想的狩猎、畜牧、渔捞、种植业天然综合性的经济区。地广人稀,是东北饮食文化圈另一个不可低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协调关系。

东北地区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上都采用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这样顺序合理的生产方式,都是以肉食(兽、禽、鱼、乳)为主,植物食物(五谷、蔬果)为辅的合理的食物结构。 

肉食为主,是东北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形成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马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也包括饲养的猪、鹅、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另外,东北地区很早就有谷物种植业,累代官修史书及私家史关于这里农业史录不胜枚举。但是,比文字记录更早、更丰富的记录却是大量出土的史前文化遗存。在目前已经发掘和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中,辽宁沈阳市新乐遗址堪称代表。它以那约有100平方米的谷物加工厂,再现了原始农业的发达景象。黄河流域所有的谷物品种,东北地区几乎都有,名副其实的“五谷杂粮”齐全。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副食,作为众多品种结构组成的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那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使得人们的食物内容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是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菽类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发明,也是北方人民的传统食物原料。菽类植物,如大豆、小豆、绿豆、豌豆等20余个品种,既可烧饭、煮粥、裹蒸为主食,也可作为菜肴副食。同时,大豆还可以制酱油、豆腐等各种成品。丰厚的冬贮,是东北地区人们饮食文化的聪明创造。为解决漫长冬季对蔬菜的需要,东北人,尤其是下层社会广大民众,都要在夏季蔬菜品种多、数量多又价格低廉的时候大量晾制干菜(品种可多达10余种)。入秋之时则要大量窑藏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越冬蔬菜。同时要大量渍酸菜、腌制品种丰富的各种咸菜。肉类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挂上冰衣长久保鲜,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鲜保色。可以冻豆腐、冻奶、冻干粮、冻水果。至于红果蘸上冰糖的神奇食品“冰糖葫芦”,更是东北人冬季里的风俗美食。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风格独特,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的子文化区位类型。

B.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饮食文化区位类型,食品多样,肉食为主,植物食谱为辅。

C.今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等广大地区,是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的主要空间范围。

D.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体现着区域内食生产、食生活的具体内容,记录着人们食行为方式、食文化风格的变化。

2.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食物资源丰富的依据的一项是

A.东北地区江河湖沼等地面水源丰富,保证了繁茂的植被,为陆地动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B.东北地区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上都采用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这样顺序合理的生产方式,都是采用以肉食为主、植物食物为辅的合理的食物结构。

C.中国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协调关系。

D.中国的东北地区有强大的蒙古高压笼罩,是最理想的狩猎、畜牧、渔捞、种植业天然综合性的经济区。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为主,是东北民众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肉食来自畜牧的羊、牛、马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及饲养的猪、鹅、鸭、鸡等。

B.内地所有的谷物品种,东北地区几乎都有,“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非常有意义。

C.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是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菽类植物,品种多,用途广,营养丰富。

D.为解决对食物的需要,东北人要晾制干菜、窖藏越冬蔬菜,还要大量腌渍酸菜、咸菜以及冻干粮、水果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放慢前行的脚步,曾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步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

B.许多事实表明,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不是由学者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C.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

D.近年来,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2月18日,四川省教育厅研究决定,先在各地市州评选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从而评选出全省“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B.夏衍看着带工老板饲养小姑娘盈利的制度,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C.高一年级主任刘宾雁老师修养很好,执教20年来,对待每一届学生都不瘟不火,深得学生、家长的好评。

D.薛建刚教授是一个短小精悍的人,别看他已经六十岁开外,依然精神矍铄,风风火火。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笙萧      誊写      恩惠     祈祷      提要钩玄

B.惆怅      寂寞      旗杆     遨游      剑拔弩张

C.家具      间谍      安详     沉缅      不容置疑

D.蜷缩      噩梦      翌年     整饬      珠联壁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洗(dí) (gěi)予 (jì)觎 大有(bì)益

B.寥(kuò) (gàn) (pōu)  衣衫(lán)褛

C.愤(màn) (gài) (qián)诚 (zhuàn)写文章

D.酝(niàng) (dī)防 (xù)酒 (xié)鲜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