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幅春联的上联,请完成下联。(2分) 东风轻拂千山绿, 。

下面是一幅春联的上联,请完成下联。(2分)

东风轻拂千山绿,                         

 

示例:春雨柔润万象新(对仗1分,平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仿照示例拆解汉字。(2分)

示例: 

尘:微小的土屑,才能在土地上飞扬起来。

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值:                                                                      

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芙蓉镇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处墓地,先辈们的墓地全都在那儿。

(2)那里的景色怡人。初夏时节,石栅篱上的红色的野蔷薇竞相开放,田野被雏菊染成一片白色,微醺的和风给群山抹上淡淡的蓝色,一直向西边延伸而去。先辈们无法欣赏这些美景,真是一桩憾事!

(3)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回到那里探望家族里的先辈们。这种探访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能让人的心境发生变化。

(4)每次走过王亦秋大叔的墓前,我都能听见这样的话,①“又到理发店来吧,建国,我给你剪剪头。”王亦秋大叔是个理发匠。有一段时间他曾离开家乡,到沿海城市谋生,但最后还是回来了。那些离开过芙蓉镇的人们,最终都回来了,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呆在这里。

(5)先辈们都不大出远门儿。就拿王武大伯来说吧,他是祖母的二儿子,就葬在她的墓旁。他是个木匠,一辈子72年都在这一带度过,从未抱怨过自己没去过雪城,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要想让王武开口说点什么,你得向他问路才行。

(6)“大伯,去学校走哪条路呀?”我问道。

(7)②“沿王家湾一直走就行,建国,还得走好一阵子啊!”他回答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他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总是喜欢给别人指路却又指不清路。

(8)像这样探访王亦秋大叔、祖母和王武大伯,感觉真好!他们既不会因为房价高涨而忧心忡忡,又不会因为股市动荡而牢骚满腹,同这样的人倾心交谈能使你更加明察事理。先辈们大都看得开、想得远。当然,你并不想沉迷于用太长远的目光去看问题,但偶尔合理地用上一次却很有好处,这样可以使你心平气和,更加理智地看待各种事物。学会适当地把目光放开一点之后,你就会明白,在地铁里被人踹了一脚并不算是普通人所受的什么奇耻大辱。

(9)就在这附近哪个地方埋着我的一个曾祖父。他出生在解放以前,经历了十年文革,感受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对时下发生的事儿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触。但我仍想从墓碑中听他讲上几句,哪怕他会对我这个没经历过真正危难时世的曾孙表示出冷漠和不屑,会令我不寒而栗。

(10)真遗憾!我始终没能找到他的墓,却碰到了祖母大儿子王兴大伯的墓。③“建国,把那些花生全吃了吧。”我朝他的墓碑点头时,听见他这么说。

(11)这可是个意外的发现:王叶云大叔的墓。他埋在这里已有好些年了,可今天还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的墓!我没敢惊动他,因为他是个大人物,曾经是区上的重要干部,他参加过抗美援朝,还立过三等功呢!还记得,他经常拿出勋章给我们讲他的战斗故事。

(12)行医的曾祖父的墓还是没找到,但离开墓地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另一个曾祖父的墓。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只留下了400元的遗产。这是我听说这桩事后第一次从这儿经过。我笑他的寒酸,却听见有个声音在说,④“看远一点儿吧,建国,到最后我们都会跟洛克菲勒一样有钱的!”

(13)于是我钻进汽车,穿过被雏菊染白了的田野,经过蔷薇飘香的石栅篱,把车开到大路上。此刻,我对这个世界又多了许多的希望。

【注】①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构思新颖,不是写探望健在的人,而是通过写探望已故的先辈来写出人生感悟。

B.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朴实的语言负载浓浓的情愫,感人的亲情在文中流动。

C.尽管作者写的是探望故亲,但由于表达的是从故亲的人生态度中得到启示的满足、愉悦,读来不哀伤、沉重。

D.作者在写故亲时,用语简洁,都通过故亲的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他们的特点。

E.作者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演绎成文,行文有条理,按照移步换形的方法来展开主体部分的描写。

2.本文开头和结尾所写墓地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②③④),简要概括作者探访的这些故亲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答:                                                                      

 

 

4.作者在文中第(3)段说“这种探访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能让人的心境发生变化。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心境是怎样变化的?(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句)(6分)

(1)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2)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7)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8)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感怀(其十)

 

曩昔行藏已熟筹,最为一策是无求。看人面孔有何好,如此头颅只麽休。

草草园庐山北住,匆匆岁月水东流。莫因一片梧桐叶,瘦损能诗沈隐侯

[注]①此诗是作者仕途失意,退居乡里时所作。②行藏:《论语·述而》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句,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③只麽:这么,如此。④沈隐侯:指沈约。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卒谥隐,世称沈隐侯。

1.本诗题为“感怀”,请指出感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怀的?(4分)

答:                                                                      

 

                                                                                                                                                         

2.请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告之。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禽之,此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听之  伪:虚伪

B.此一力士之事耳  特:只,不过

C.高帝具武士  豫:预先

D.上告之  具:都,全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忿怒故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发使告诸侯会陈  度我至军中,公 

C.而陛下禽之  击沛公于坐

D上书言信反  微夫人力不及此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5分)

译文:                                                                    

 

(2)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3分)

译文:                                                                    

 

4.陈平善于出谋划策,请简要概括如何体现的?(5分)

答: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也困 矣。(《论语·季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