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缂丝(kè) 编纂(c...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kè)   cuàn)    cén)   云销雨(jì)

B(mèi)  (hè      浆(jī)     不乐yàng)

C    饿(piǎo     和园(yí)     封妻子(yìn

Dzhě   pēi      宁死    作样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纂(zuǎn)C项,渍(zì) D项,模(mú)。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40分)

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

你品味过怎样的无用之物,其间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受?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若超出3题,则取前3题评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荀子《劝学》)

(2)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6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

(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在楚地任职。捷报传来,他欣喜若狂,写下这首《水调歌头》。②燃犀:指消灭敌人的地方。③周指周瑜,谢指谢玄。谢玄曾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北方入侵的军队。

1. “风约楚云留”一句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2. 有人对这首词的点评是“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5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灭亡

B.后秦击赵者                        两次

C.暴秦之欲无                        满足

D.思先祖父                           其,他们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举予人                       洎牧谗诛

B.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C.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             不拘

D.秦以攻取之外,小获邑,大则得城     于其身也,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目的在于说明先辈创业的艰难,表现出征战的艰辛和得到土地的不易。

B.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是引用战国时苏代劝阻魏王的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壑难填的要害,形象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

C.“三国”是指赂秦的韩、魏、楚三国,“刺客”指燕国的荆轲,“良将”是指赵国的李牧。

D.本文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巧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节选第二段综合运用假设、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7分)

雨夜怀念史铁生

林少华

①也许你喜欢华灯初上的黄昏街头,喜欢万家灯火的入夜城区。我也并非不喜欢,但我更喜欢夜深人静时分书房那盏孤灯。若窗外响起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往往掷笔于案,走去两排书橱的夹角,蜷缩在小沙发上,捧一杯清茶,在雨声中任凭自己的思绪,倏尔由远而近,倏尔由近而远。

②记得南宋诗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纱。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如今,我鬓已星星,“悲欢离合总关情”,庶几近之。

③夜雨关情之作,李商隐的诗更加广为人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得真好,值个诺贝尔文学奖。

④如今,李商隐不在了,蒋捷不在了。所幸雨还在,夜还在,烛也还在。雨、夜、烛(灯)、书房,四者构成一个充分自足的世界、一个完整无缺的情境。不是吗?白天的雨是不属于自己的,甚至是妨碍自己的他者。不仅白天的雨,而且白天本身也好像很难属于自己。属于政治,属于经济,属于公众,属于征战与拼搏,唯独不属于自己。但雨夜不同,夜的细雨不同。夜雨具有极重的私人性质,是专门为自己、为每一个独处男女下的雨。

⑤雨丝、雨滴从高高的天空云层穿过沉沉的夜幕,轻轻划过书房的檐前,或者微微叩击灯光隐约的玻璃窗,仿佛向你我传递种种样样的信息,讲述种种样样的故事,天外的,远方的,近邻的,地表地下的……

⑥蓦然,我想起了已经去世两年多的史铁生。铁生说夜晚是心的故乡,存放着童年的梦。我的故乡呢?我的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可我仍然看见了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故乡的灯。看见了那座小山村的夜雨孤灯,看见祖父正在灯下哼着什么谣曲编筐编席子,看见灯下母亲映在泥巴墙上纳鞋底的身影。甚至看见了我自己。

⑦看见自己算怎么回事呢?但那个人分明是自己——一盏煤油灯下,自己正趴在炕角矮桌上抄录书上的漂亮句子。油越来越少,灯越来越暗,头越来越低。忽然,“滋啦”一声,灯火苗烧着额前的头发,烧出一股好像烧麻雀的特殊焦糊味儿。俄尔,屋角搪瓷脸盆“咚”一声响起滴水声。我知道,外面的雨肯定下大了,屋顶漏雨了。草房,多年没苫了,苫不起。生活不是抄在本本上的漂亮句子。可我归终必须感谢那些漂亮句子,是那些漂亮句子使我对山间轻盈的晨雾和天边亮丽的晚霞始终保持不息的感动和审美激情。是她们拉我走出那座小山村,把我推向华灯初上的都市街衢。

⑧此刻,故乡也在下雨吗?那盏煤油灯还在吗?童年的梦?是梦又不是梦,不是梦又是梦。铁生说的不错,那是存放着的童年的梦,存放在夜晚,存放在下雨的夜晚,存放在弥散着雨夜昏黄灯光的书房中。我觉得,自己最终还是要返回那个小山村,返回故乡。因此,这里存放的不仅仅是童年的梦,也是自己现在的梦。

⑨铁生上面的话没有说完,他接着说道:“夜晚是人独对苍天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来?我能不能不来,以及能不能再来?”三个追问,大体说了三生:前生、今生、来生。夜雨孤灯,坐拥书城,恐怕任何人都会不期然想到这个神秘而重大的命题。

⑩作为宗教命题是有解的,而作为哲学和人生命题则是无解的。特别是来生:能不能再来?铁生没有明确回答,但他说了这样一句:“推而演之,死也就是生的一种形态。”铁生的今生已经结束了。那么他的“生”之形态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铁生夫人陈希米日前出了一本书《让“死”活下去》,以其特殊身份和特殊情感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回答。但我所关心的,更是铁生实际上能不能再来?逝者能不能再来?

⑾想到这里,我走去窗前,拉开窗,面对无边的夜空和无尽的雨丝沉思良久。不管怎样,我还是相信灵魂,相信灵魂的不死和永恒。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章中的好处。(4分)

 

2.作者为何喜欢雨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3.解释“死也就是生的一种形态”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分)

 

4.作者在雨夜中寄寓了诸多情思,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