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你...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你一定会欣喜不已,但你要知道,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B某些居心叵测的外国势力极力扇动并资助部分学生发起的违法“占领中环”事件,给香港社会造成了“累累伤痕”。

C安全监管局负责人说,有些人唯利是图,以身试法,我们就让他声败名裂;有些老板让职工家破人亡,我们就让他的企业信誉扫地。

D在现在的眼球效应时代,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走红,追根朔源,在于满足了观众的文化和精神的需求。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扇动”应为“煽动”指怂恿、鼓动人做坏事。C项,“声败名裂”应为“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D项,“追根朔源”应为“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溯:逆水而行,引申为追寻。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kè)   cuàn)    cén)   云销雨(jì)

B(mèi)  (hè      浆(jī)     不乐yàng)

C    饿(piǎo     和园(yí)     封妻子(yìn

Dzhě   pēi      宁死    作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40分)

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

你品味过怎样的无用之物,其间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受?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若超出3题,则取前3题评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荀子《劝学》)

(2)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6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

(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在楚地任职。捷报传来,他欣喜若狂,写下这首《水调歌头》。②燃犀:指消灭敌人的地方。③周指周瑜,谢指谢玄。谢玄曾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北方入侵的军队。

1. “风约楚云留”一句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2. 有人对这首词的点评是“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5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灭亡

B.后秦击赵者                        两次

C.暴秦之欲无                        满足

D.思先祖父                           其,他们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举予人                       洎牧谗诛

B.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C.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             不拘

D.秦以攻取之外,小获邑,大则得城     于其身也,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目的在于说明先辈创业的艰难,表现出征战的艰辛和得到土地的不易。

B.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是引用战国时苏代劝阻魏王的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壑难填的要害,形象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

C.“三国”是指赂秦的韩、魏、楚三国,“刺客”指燕国的荆轲,“良将”是指赵国的李牧。

D.本文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巧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节选第二段综合运用假设、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