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葵花 刘梅花 ⑴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葵花

刘梅花

⑴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⑵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语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

  ⑶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⑷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他一个人实在累啊,剜那么多的坑,七八亩地呢。

  ⑸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嗓子里打嗝儿。

  ⑹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⑺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嘛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⑻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⑼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烟。他把烟渣子揉碎了,卷在报纸裁成的纸条里,卷好了,慢慢吸着,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他看着一地碎金子一样的花,满眼的舒畅,回头说:“丫头,这葵花开美咧!”

  ⑽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

  ⑾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⑿我家还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叶子。我故意把叶子扔在它的脑门上,它甩甩脑袋,不看我,急着挑挑拣拣地搜寻着细嫩的叶子吃。这是一种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没有我。对我的挑衅不屑一顾。

  ⒀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⒁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⒂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到荼蘼,就收了。葵花子开始汁水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了,葵花就勾下花盘,看着地面,熨帖而亲切。但是,还是跟着太阳转。早上朝东,中午向南,一点也不含糊。花的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呢?

  ⒃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⒄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⒅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⒆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清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

⒇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信仰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

                                                    (选自2014年第9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谄媚地笑”、“讨好地笑”?(2分)

2.文章⑺⑻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赏析文章⒆段划线句的语言。(6分)

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感动”的原因。(4分)                                                                

5.有观点认为文章⑾⑿段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4分)

 

1.①父亲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一个人剜坑,剜七八亩地实在累;(1分)②父亲知道我们懒,用笑来鼓励我们坚持下去。(1分) (共2分) 2.①说明盛开的葵花数量多,(1分)表现了葵花开放时的声势,突出葵花开放时的热烈灿烂之美;(1分)为下文描写葵花野性的美做铺垫;(1分)③与后文葵花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 (共4分) 3.①比喻,“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把“葵花秆”比作“箭镞”,生动的表现了葵花秆的整齐、肃穆的状态;②拟人,“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形象的描绘了葵花面朝东方时庄严、悲壮的的姿态;③运用叠词,既说明葵花数量的多,又表现了万秆葵花的气势。(共6分,写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4.①葵花拿出浑身的劲来开放,展现自己的美;②葵花有价值,打下的花盘、叶子可以当牲畜的口粮;③葵花对信仰的坚持;④自然的伟大。(共4分,每点1分) 5.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两段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与主题无关(1分),增加了读者的理解的难度(1分),也使文章的结构变得松散(1分)。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两段属于插叙(1分),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描写牲畜幸福的样子,更能突出葵花的价值(1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较为简单。首先到文中找到“谄媚地笑”和“讨好地笑”的所在位置,然后在其上下文找原因。“谄媚地笑”在文本第二节,前面说“我俩都很懒的”;“讨好地笑”在文本第四节,后面说“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他一个人实在累啊,剜那么多的坑,七八亩地呢”。找到这两处内容,答案即可概括出来。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题干的提问很明确,“文章⑺⑻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思考的角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容上写了什么,二是结构上什么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联系其在文中的位置。七、八两段主要是写“葵花”的开放情况,文中说“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嘛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由此可以知道花儿开得热烈;这也就为后文“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做了铺垫;同时后文又写到葵花的衰败,这形成鲜明的对照。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鉴赏的角度,修辞、感官、用词、句式、选材等;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要鉴赏的句子,先从修辞的角度思考,“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使用拟人的修辞,再看其它的角度,“密密麻麻”“黑炯炯”“浩浩荡荡”使用叠词,找到这些角度,再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即可。本题的关键要点出其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问的很明确,“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感动’的原因”。回归文本即可知道,作者是为草木而落泪,而文中主要写的是葵花,可见是葵花感动了作者,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找到了筛选的方向。首先找到写葵花的内容,其次找作者对葵花发出感慨的内容,最后结合这种内容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即可。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观点+理由,观点一定要明确,理由要结合文本。一般要遵从作者的选择,作者保留了这两段,自然有他的道理。仔细分析即可发现,这两段文字前后的内容都是写葵花,只有这两段是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从文章整体来看,是使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答题的方向,应主要从插叙的作用角度来回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共9分)

西方古典史学指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史学。从追溯神话与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算起,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西方古典史学经历了一千多年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了颇具影响的西方史学诸多优良传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从人事活动出发叙述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试图完全从人本身来解释历史。在解释历史事件时,他没有简单归之于偶然因素或神秘因素,而是致力于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探索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说,在修昔底德对事件的分析中,已经无法找到任何难以违抗天神的意志和不可捉摸的宿命观念,而完完全全是人类、民族、城邦、社会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为使自己的叙述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他不辞辛苦奔赴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战争中所涉及的山丘、河谷、沼泽、港口、关隘等都做了具体而准确的记载。《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虽是一部典型的专史,但作者把绵亘27年,中间经议和间歇,又分散在几个相去遥远的地区爆发的战争视为一次首尾连贯的历史事件,说明他具有敏锐的宽阔的历史眼光。

西方古典史学还重视史著的表述方法与史家的修养。卢奇安在《论撰史》中倡导“襟怀坦诚”“如实叙述”,认为史家撰史只服从真理,而绝不屈服于神灵或显贵。以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来看,这部宏伟的著作乃是一部未竟之作。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这部历史著作应该一直写到公元前404年为止,但其著作只写到了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甚至连最后一个句子也是不完整的。近代以来不少学者从修昔底德当时所处境遇以及可能的社会及心理原因等方面提出新的解释。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G.S.施林普顿认为,在古代希腊,历史是被记忆的过去,因此希腊历史学家的叙述是否真实,即是否与社会的群体记忆相吻合是由听众来检验的,听众的反应对史家的叙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对史家搜集到的信息产生怀疑,无疑会迫使史家放弃他的著述。修昔底德当时的主题正是雅典衰亡的历史,叙述的是他们的帝国失败的故事,而雅典人不愿意听到这样的故事。社会在作家们将记忆载之于笔的过程中有绝对的权威,因此个人没有权利描绘社会不期望的事件,即使它是真实的。在这一强大压力下,修昔底德被迫放弃了他的著述事业。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到,作为自己本身曾是战争中雅典一方的将军的修昔底德,力图用客观的笔法记录当时希腊世界中的这一重大事件,他没有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力”为自己的城邦粉饰,他对雅典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雅典政界人物的评价都是褒贬参半,且以具体事实为依据。

                                    (选自陈铮《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有删改) 1.下列有关修昔底德著史的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修昔底德著史致力于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探索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B.修昔底德著史立意求真、竭诚探索,为追求叙述与事实的相符而进行实地考察。

C.修昔底德著史不屈服于神灵,抛弃难以违抗天神的意志和不可捉摸的宿命观念。

D.修昔底德著史没有关注偶然和神秘因素,使完全从人本身来解释历史成为可能。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时一千多年形成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学传统深深影响了西方史学的发展。

B.整合不同时间地点的战争使《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呈现了历史宽阔的特点。

C.施林普顿认为,古希腊历史学家叙述的真实性与当时社会的群体记忆相关。

D.对修昔底德放弃著述事业的原因,近代学者从他自身的角度找到了新解释。

3.请概括西方史学的优良传统。(3分)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组对象写一段话(5分)

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有它们的眼睛,波涛是大海的眼睛。假如大海没有了波涛,就结束了它浩瀚博大的使命,再也不能负舟远航,再也不能搏击长空,再也不能繁养水族。

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有它们的眼睛,                                          

 

查看答案

欣赏漫画,按照题意要求答题。(4分)

满分5 manfen5.com

假如画面中的人与骆驼之间有一场对话,请根据画面内容补写骆驼想要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60字)

主人:沙漠的天气实在令人难受,这儿有水,你可以喝点水。

骆驼:                                                                              

面对一连串的疑问,主人羞愧得无言以对。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尚书·舜典》中说:“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②节奏和敲击不仅是音乐的最初形式,也是音乐的最重要的形式。

③音乐是怎么起源的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问题。

④这段文字说明节奏和敲击伴奏舞蹈是音乐最初的形式。

⑤虽然这只是音乐起源说的一种,但它非常具有说服力。

⑥非洲音乐就是保持和发展了这种最初的和最重要的形式

①③④⑤②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③①④⑤②⑥      D③①④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日的四川大学以江河奔涌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

B.为了梦想,我们常常急于向前赶路,但或许我们也应该不时驻足回望,等一等父母日渐蹒跚的脚步,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等我们那样。

C.金秋8月,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政法机关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法律实施”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法律实施论坛。

D.《中华好诗词》、《写在墓碑上的人生》这些节目内容充实,不仅直指人心,引领社会风气,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