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在破与立中建构中国风骨 彭绮文 中山大学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在破与立中建构中国风骨

彭绮文

山大学教授林岗著的《口述与案头》一书(以下简称《案头》),由汉语文学是否有史诗传统这个学术公案作为楔子,利用当代世界仍存的史诗传唱活动和中土文学生成及发展脉络的史实,通过逐层剖析,得出汉语文学没有口述史诗的文学传统,却有案头传统的结论,并进而完成中国风骨的建构。

《案头》是如何建构中国风骨的呢?作者从回应学术巨人的论述着手,把蒋由智、王国维等人提出的关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诗产生或史诗已经散亡的观点归纳为:想像力匮乏说、人神淆杂说、文字篇章书写困难说、亚细亚生产方式说和神话历史化说。作者对这些观点深入分析,并逐一提出否定的意见。

否定了前辈学术巨人的观点后,《案头》指出史诗的创作乃是口传的文学活动,分析了口述传统变成史诗有以下三个要素:第一,神话和传说,这是构成史诗所采用的文化材料。第二,有一批以讲述和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宫廷或民间艺人。第三,史诗具有世俗的娱乐性质。口述传统变成史诗要具备以上要素,那么中土文明是否有这些要素呢?中土传统文明的神灵庄严肃穆,令人敬畏,不像希腊的神那样具有人间情欲,从这个因素看,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间谕唱,它们狰狞的面目,人们也不敢谕唱。其次,中土有对神传诵的“瞽者”,但他们在祭祀活动中颂诗,由于祭祀活动是庄严神圣,程序安排严谨的,所以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颂诗,也就是说中土的瞽者没有发展为以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艺人。第三,从社会制度看,中土是宗族制度和对祖先的崇拜,社会讲究井然有序,没有史诗产生需要的世俗狂欢性质,由此可见,中土文明缺乏口述传统变成史诗的要素,因此,《案头》认为中土文学没有产生史诗的传统。

中土没有史诗传统,那么《案头》怎样向西学东渐的历史交代?解决中土文学传统问题必须回到本土文学的源头,于是,由西行寻踪,返回东方“寻祖”。通过对汉字的产生、书册典籍的保管、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文人的书写的深入探讨,提出中土的文学是“案头传统”的观点。

这是一个与口述传统完全不同的传统,这个观点经得起推敲么?该书首先从创作文学的人的因素进行论证。汉字由统治者创造并垄断的,文字、书册、典籍、档案是国家文治的灵魂血脉,文治要通过大批文官熟悉、运用典籍完成的,而文官的公务文牍,以及他们操控文字、书写、传承典籍须由案头完成,很多文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他们写出不少伟大的作品,当文人的书写达到追求故事讲述、网罗逸闻乐趣的小说创作时,文学就从文字和书册的目标功能中分离出来,由此可见,中土的文学传统源自案头。其次,中土文学案头传统的第二个理由有三方面的支持:汉字有浩如烟海的文本;案头写作经过深思熟虑,叙事短小精悍,多写事物特征,不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在漫长的历史里,案头文学浸染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辞特征。

《案头》不仅解决学术问题,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人思考西学东渐,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怎样建构本民族的问题。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要重返世界,要让世界认同中国的重要,我们会被解构、被挑战。如何陈述中国、如何表达中国的声音成为我们的时代使命,完成这一使命要有精神支撑,这种支撑源自于中土千年文明的风骨。该书的作者在建构中国风骨上给我们很好的借鉴。(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诗产生或史诗已经散亡”的原因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中土上古未有史诗产生的因为想像力匮乏、人神淆杂、文字篇章书写困难、亚细亚生产方式和神话历史化等等。

B西方希腊的神普遍具有人间情欲,而中土传统的神灵庄严肃穆,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由此决定了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间传唱。

C中土的“瞽者”,尽管他们在祭祀活动中颂诗,但因为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颂诗,也就没有发展为以传唱先代作品为生的艺人。

D中土是宗族制度,讲究对祖先的崇拜,要求社会井然有序,这种社会制度的土壤产生不了具有世俗狂欢特质的史诗。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口述与案头》利用西方古代史诗传唱活动和中土文学生成及发展脉络的史实,通过逐层剖析,得出汉语文学具有案头传统的结论。

B解决中土文学传统问题必须回到本土文学的源头,返回“东方”寻祖,只有通过对汉字的产生等问题的深入探讨,才能得出关于中土文学传统的正确的观点。

C因为文学、书册、典籍、档案是国家文治的灵魂血脉,又由于许多文官写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所以案头文学建构了汉语文学的精神风骨。

D《案头》不仅解决学术问题,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人思考:在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我们应如何陈述中国,表达中国的声音,建构中国风骨。

3.结合全文关于汉语文学案头传统的论述,简述汉语文学的特征。(3分)

 

1.A 2.D 3.(1)叙事短小精悍,多写事物特征,不讲究故事的完整性;(2)浸染了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辞特征;(3)小说多写逸闻乐趣。(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项,是蒋由智、王国维等人的被作者否定的观点。所以选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西方古代史诗传唱活动”与原文不符;B项,强加“只有……才”不符合原文论述;C项,强加因果关系。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与汉语文学案头传统的论述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这些语段,找出与汉语文学的特征相关的语句,筛选出来归纳概括即可。例如,文章第5段,“中土文学案头传统的第二个理由有三方面的支持:汉字有浩如烟海的文本;案头写作经过深思熟虑,叙事短小精悍,多写事物特征,不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在漫长的历史里,案头文学浸染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辞特征。”可根据这些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我国古典文学中选取任一与桥相关的句子,续写下面的文字,要求:①紧扣句首观点,符合语境;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4分)

桥,是历史冷静的看客,它见证了繁华与凋敝,见证了得意与落魄,见证了悲欢与离合。翻开中国古典文学,多少美景、多少情意,与桥息息相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在空格处写上一句话,要求得体,能为主持人解除尴尬。(3分)

一主持人主持一台晚会,当她仪态万方、充满自信地走上舞台时,不小心被麦克风的拉线绊倒了,全场哑然,陷入一片尴尬之中……她迅速地站了起来,说:“     ”并深深鞠一躬……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浙江省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新方案最大亮点是给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也因此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浙江某地方报纸作了相关报道,并配发了下面这幅插图,请仔细观察,根据要求作答。(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简要说明画面内容。(2分)

(2)从这幅插图的创意出发,揭示画面的内涵。(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应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尽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B当长久的压抑和郁积终于在影片最后一刻得到宣泄的时候自由的光芒如同凉爽的海风、辽阔的海洋和明媚的海滩一样启发人们永远无可名状的渴望与遐想。

C走进“龙游民居苑”,仿佛走进历史隧道,——白墙黛瓦明清书院民居,与散布其间的街巷、池塘、戏台辉映,已成为当地一个颇具人文内涵的旅游景点。

D消费者一致认为,就业形势和工资预期的改善以及油价持续走低,是推动美国经济预期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反腐倡廉不仅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对其他国家驱除腐败这一毒瘤也有借鉴意义。

B以梁启超为核心的一批知识人,自觉地承担起会社会启蒙和民众教化的任务输入“新民”、“国民”等概念促进国人觉醒,从而实现自治之“新中国”。

C战争是以暴力手段解决人际纷争的一种方式,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受害者往往是广大的平民而且首当其冲的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与儿童。

D从习惯了老师、家长的指引到自己探寻前方不清晰的路,我们会恐慌、会不安、会害怕,我们会遭受挫折与失败,但是当我们入木三分地看清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勇敢的拥抱自己的世界,走出自己的正确的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