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后面题。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后面题。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乙】尝读六国世家,窃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

【丙】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拥有)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明·李桢《六国论》)

1.对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四无事之国佐寇之韩魏      当:抵挡 

B天下之诸侯                怪:责怪      

C以二国                    委:对付

D秦无异也                    视:比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阴助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①不赂者赂者丧             ②故为之文

C①虑患疏,而见利之浅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①常之深思远虑              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C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D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4.下列对以上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以地赂秦”,齐、燕、赵三国虽然没有割地赂秦,但它们也因别国“赂秦”而灭亡。

B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而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       正帮助韩、魏两国,导致六国先后灭亡。

C苏洵的《六国论》全文以历史事件来论证,兼有形象的比喻说理;而苏辙《六国论》节选部分以议论说理为主。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4分)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3分)

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1.B 2.C 3.A 4.B 5.①(4分)回想他们已故的祖辈与父辈们,暴露在霜露之中,斩断荆棘(艰难创业),才有了尺寸那么大(很少)的土地。(“先”“祖父”“暴”“以”翻译正确每个1分) ②(3分)关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可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身”“耻”“惑”翻译正确每个1分) ③(3分)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和万物相融合。这以后才认识到先前(等于)没有游览……(“释”“万化”“向”翻译正确每个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B项,奇怪,以……为怪。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A①代词,他们;②语气词,表示推测语气。B①介词,因为;②连词,来。D①介词,对;②介词,被,表被动。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并根据对词语的知识积累分析作答,A项“得以”,可以,能够。古今意义相同。B项“出身”,挺身而出;今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C项“虚岁”文中指“无内战的年岁”;现在指人的一种年龄计算法。D项“无穷”,没有穷尽的变故,名词;今指没有穷尽,没有限度。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项,认为“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错误,而是主张休养之内,“阴助”韩魏之急。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先”“祖父”“暴”“以” “身”“耻”“惑” “释”“万化”“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参考译文: (甲)略。 (乙)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禄的限光太短浅了,并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与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抵挡入侵的强敌(秦国)的韩、魏,这样就可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从而可以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变化,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去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痛心吗? (丙)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可专一指责秦国。在当时,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天时”的帮助(顺应形势),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美国小说家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以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C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在《师说》中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我们楼前有清塘数亩。               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①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没有。

②他的那一句“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③有池塘的地方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④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太多太多了。

⑤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A①②⑤③④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⑤①②     D⑤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章诗篇,每一位诗人的每一部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C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可以饱觉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而且不会感到了岁时的肃杀。 

D由于这恶魔似的铁马,让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传遍了全乡镇,让肮脏的工业脚步混浊了湖水,让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被吞噬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印尼一山区持续数天的季节性暴雨引发火山岩浆喷发,一时之间,石破天惊,地动山摇。

B.今年秋季,大量焚烧的秸秆一度造成了我省交通干道被浓雾笼罩,直到几天后灰飞烟灭,高速公路才恢复畅通。

C.从2012年起,大学生在山东创业可获得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补贴,一些家长听说后不禁拍手称快

D2014年,我国严厉查处了一批利用权利或关系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以谋取暴利、扰乱市场秩序的“资金贩子”。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具文学意味的一组是(     

①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有的只是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         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         各种悲剧。

②请将剩下的四样当中,再划去一样,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       的断然压力。

③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         

A稚嫩    演绎   商讨   惊诧                B稚嫩  串演   商讨   惊异

C稚弱    串演   商榷   惊骇                D稚弱  演绎   商榷   惊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