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海南有椰子树,云南的气候与海南差不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海南有椰子树,云南的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了过去。椰子树在云南长势喜人,可是就是不结果。真把云南人急坏了。聪明的云南人,没有对椰子树置之不理,而是请来了专家。专家对生长在云南的椰子树诊断后,发现海南的土壤咸涩,云南的土壤温润,于是在每棵椰子树的根部,都浇上了又咸又苦的盐水。第二年,云南人就吃上了家乡的椰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苦难成就辉煌 滦县第一中学高三刘可静 在谱写人生辉煌的道路上,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征途中,如果遭遇不幸,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上述缺陷集于你一身,你还活得下去吗?你会抱怨、气馁吗?那么,让我告诉你,完全不必!相反,你应该笑对苦难。 钻石经过切割打磨才能光华四射,璀璨耀眼;细沙埋进河蚌体内,忍受漫长的黑暗,才能成为高贵的珍珠,光洁圆润,灿烂夺目。钻石最美的光泽是从一个个伤口发出的,珍珠的晶莹剔透是在黑暗中磨砺而成的,苦难成就了钻石和珍珠的美!这多像人生,苦难磨炼人生,苦难成就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16岁时,因事故失去一条腿、一双手、一只眼睛,但他活了下来,还活出了风采。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了自传《我是谢坤山》,这部书现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如果谢坤山面对如此大的磨难退缩了,逃避了,放弃了,那么他只能庸碌地度过一生,痛苦一生,无所作为。但他能正视苦难,接受苦难,挑战苦难,最终苦难成就了他的辉煌。 是的,“草木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近代哲人沈近思的话激励着多少失败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风雨之后有彩虹。 人间的苦难很多,不一定都能书写传奇、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能最终创造辉煌。国防大学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的新著《苦难辉煌》,带领我们重温了革命先辈为创建共和国而经历的那段血雨腥风的苦难历史,正是方志敏、刘胡兰、江姐等革命先烈,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起救国使命,才使中国革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是他们使我们沐浴在共和国的阳光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让我们懂得: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重获新生。 当然,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的苦难,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的幸福,生活有时会违反常规,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藏着无尽的契机。 付出努力和汗水,把苦难折叠成梯,你就能登临辉煌的顶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所蕴含的哲理来构思立意。材料中提到,云南的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了过去,“可就是不结果子”,由这一现象可以立意为:莫搞经验主义;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聪明的云南人,没有对椰子树置之不理,而是请来了专家角度,由此可以确立立意:要正确善待困难;学会变通;虚心请教;专家对椰子树采取的措施,可以延伸开去,从苦难成就人生的角度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15分)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他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俯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三十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二十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年仅二十三岁的 “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向往之情就不再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寓有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写出了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作品中主人公的死属于性格悲剧,一个战士若是优柔寡断,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2.“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小说中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的主人公“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但当他面对敌人的时候,明明“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他却“无论如何开不了枪”“实在无法扣动扳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主人公无法扣动扳机射杀敌人的原因。(4分)

4.结合本文的结尾,说说本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并谈谈这一主题给你的启迪?(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凭谁问,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雄姿英发。 

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本词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

1.请抓住词中两处文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怀。(4分)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尤其为人称道。请你简要说说其妙在何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后面题。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乙】尝读六国世家,窃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

【丙】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拥有)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明·李桢《六国论》)

1.对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四无事之国佐寇之韩魏      当:抵挡 

B天下之诸侯                怪:责怪      

C以二国                    委:对付

D秦无异也                    视:比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阴助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①不赂者赂者丧             ②故为之文

C①虑患疏,而见利之浅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①常之深思远虑              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C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D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4.下列对以上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以地赂秦”,齐、燕、赵三国虽然没有割地赂秦,但它们也因别国“赂秦”而灭亡。

B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而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       正帮助韩、魏两国,导致六国先后灭亡。

C苏洵的《六国论》全文以历史事件来论证,兼有形象的比喻说理;而苏辙《六国论》节选部分以议论说理为主。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4分)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3分)

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美国小说家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以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C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在《师说》中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